首先要了解完整的脊椎側彎矯正治療到底應包含那些項目?就必需要了解造成脊椎側彎的原因,就算不知道造成側彎的原因,也要知道側彎會造成那些問題,才能一一解決這些問題,來達到改善脊椎側彎的目的。
目前已知造成脊椎側彎的因素有下面幾項
側彎可能來自於疼痛(椎間盤突出、急性背痛、肌肉痙攣)、長短腳或發炎,只要解決了疼痛(藥物、保守療法、手術治療)、長短腳(墊高鞋墊)或發炎(休息或藥物),側彎的問題就會馬上消失,這些屬於功能性脊椎側彎。
有些側彎屬於先天性的骨頭畸型,稱為先天性脊椎側彎,例如出生時就多了半塊脊椎骨、或脊椎沾黏在一起而導致側彎,這種側彎只能透過手術改善,保守療法僅能協助改善部份姿勢上的歪斜。
而大部份人的側彎是屬於不明原因,這些人既沒有疼痛、也沒有長短腳問題、更沒有明顯的肌肉無力、神經或先天骨骼結構異常。
目前推論造成這種不明原因型側彎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基因,再加上適當的環境因子所誘發,所以在治療上很難直接針對這些因子著手,只能根據臨床所觀察到的現象來進行,例如:側彎病患有脊椎彎曲,所以要拉筋(牽拉凹側)、吊在單槓上,使脊椎變直、穿背架長時間將脊椎固定在好的位置,防止惡化、整骨試圖增加脊椎的彈性及活動度,來改善側彎、推拿按摩、針灸、或電療使脊椎兩側的肌肉放鬆、訓練核心肌群,以增加肌力,還有手術將脊椎拉直,固定住脊椎。
所以您的側彎治療項目包括了哪幾項?我們可以詳細來分析,就目前所觀察到的側彎問題,來看看您目前所接受的側彎治療到底幫助大不大。
脊椎側彎所面臨的問題
第一、明顯的脊椎彎曲,脊椎兩側的肌肉可能不平衡,即醫學上認定脊椎彎曲達到10度,才能稱作脊椎側彎。而脊椎兩側的肌肉不平衡只發生於30度以上的側彎,30度以內的側彎,並未出現兩側肌肉的不平衡(透過肌電圖研究得知)。
所以推論脊椎兩側的肌肉不對稱,並不是造成側彎的原因,而每位病患的側彎,都是由小角度,變為大角度,所以肌肉不平衡,是側彎側惡的結果。
第二、側彎的凸側肌肉緊繃,凹側長期處於縮短的狀態,所以凹側的韌帶變短、變緊,凹側肌肉也會變得比正常的肌肉緊,不過和凸側肌肉相比,凸側肌肉還是比凹側肌肉更加僵硬。
就算維持一般的坐姿或站姿等姿勢不刻意用力時,凸側肌肉還是會一直放電出力,筆者也觀察到這種放電的程度有多嚴重呢?就連趴在床上,脊椎不出力的情況下,角度愈大的側彎病患,只要抬起腰椎凸側的那隻手去摸頭或移動時,就可明顯的摸到腰椎凸側肌肉會變硬收縮,患者卻說他們的腰椎並沒有刻意用力,所以側彎凸側的肌肉出力(肌肉放電),是屬於不自主的持續收縮,無法由意識控制。
第三、側彎患者出現明顯的姿勢歪斜,以典型的脊椎側彎來看,通常胸椎凸側的那側肩膀會過度向前,若是腰椎的側彎角度較大時,骨盆通常會移到腰椎的凹側,若是胸椎角度較大時,骨盆一樣也是會移到胸椎側彎的凹側,通常骨盆偏向的那一側會偏高且偏後,若有上胸椎側彎及頸部側彎時,通常可明顯看到頭部會偏移到一側。
第四、有一部份側彎病患的全身肌力明顯偏弱,因為他們不喜歡動態運動或遊戲,只偏愛靜態活動,這種現象並不一定出現在側彎病患身上,也有很多沒有側彎的人也不喜愛動態的活動,所以整體的肌耐力也偏弱,尤其女生較男生明顯,但這種現象若發生在側彎的人身上,對側彎的矯正治療或預防惡化上會更加困難。
第五、有一部份側彎病患的全身柔軟度不佳,甚至是很差,一般小學、中學或高中的孩子柔軟度應該要比大人好,但有為數不少方側彎孩子是很僵硬的,只要是柔軟度愈差的人,不管角度多小,矯正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
第六、有一部份的側彎病患的柔軟度過大,雖然對側彎來說,比較容易矯正,且進行被動治療時,此種患者的進展會最明顯,但若不懂得如何控制身體每個部位維持在對的位置,或對自己身體姿勢的認知很差時,脊椎也很容易順著側彎的方向擠壓在一起而迅速惡化。
第七、大腦缺乏對正確姿勢的認知,通常側彎患者會認為歪斜的姿勢就是正的姿勢,若將身體帶到比較正的位置時,他們反而會覺得是歪斜的,而且要出力才能維持在較正的姿勢,同時這些病患有不對稱的本體感覺(感覺肢體及軀幹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即不需大腦刻意去思考,就可以知道四肢及軀幹的位置及肢體關節的移動)、重新複製關節角度的能力、及平衡異常(異常的靜態、動態平衡控制)。
當然這種異常的認知可能和大腦或神經學有關,因為有研究發現在不明原因性脊椎側彎患者執行動作時,他們的大腦次級運動區,有異常的大腦活化出現,即有較高的動作皮質興奮(motor cortical excitability)。
當然這些只是由側彎病患身上所觀察到的現象,並不一定是造成側彎的原因,不過有一些研究一直在探討,側彎病患雖然沒有臨床上的中樞神經症狀,且神經學檢查均正常,卻發現他們有感覺動作整合異常,雖然不確定是那個中樞神經系部位異常,但的確發現有較高層級大腦皮質受損。
所以整體來看,側彎患者的矯正治療,應針對上述提到的所有問題來進行缺一不可。
我們也針對上述的問題,整理了目前常聽到的側彎治療方式:將矯正側彎(真正能幫助降低側彎角度的治療)最重要的治療以藍色粗體字加黑表示,次級重要的側彎矯正輔助治療(並不是真的以降低角度為主,而是協助降低角度之前的基本功)以綠色粗體字表示。
脊椎側彎的治療方法,可分為被動治療及主動的運動治療
被動治療
主要是針對脊椎延長,側彎凸側的肌肉、及凹側的肌肉和韌帶放鬆,除了凹側的軟組織放鬆外,大部份的被動治療對側彎的凹側沒有太多幫助。
到底哪些是被動治療呢?就是患者本身不用出力的治療,例如:整脊、整骨、推拿、針灸、按摩、電療、矯正床、矯正椅、復健科的腰椎骨盆的牽引床、頸椎牽引、背架、各種不同的電動或手動矯正槍或其他各式各樣的民俗療法,這些療法對側彎的凸側肌肉可能較有幫助,有可能在治療完後的當下,會使背部的隆起較不明顯,但對側彎度數的降低,幫助相當有限。
1.整脊整骨
主要針對側彎的凸側按壓,可對側彎的旋轉較有幫助,同時可將歪斜的骨盆往反向推,對於部份沒有側彎的姿勢歪斜,有一定的矯正效果。
若是遇到一定角度以上的側彎,這類的治療幫助相當有限,甚至無法改善側彎,但這類治療又不可獲缺,因為至少可以增加或維持每節脊椎關節的柔軟度及活動度。
2.針灸、推拿、按摩、電療
這些大部份是針對側彎的兩側肌肉放鬆,不同種類的電療當然也可以順便刺激肌肉,不過放鬆的效果較刺激的效果來得佳,因為有研究証實,電療對側彎度數的降低沒有幫助,不過還是可以適當的放鬆肌肉,非絕對必要的輔助治療。
適當的按摩或筋膜放鬆治療,可緩解因肌肉過度放電所導致的疲勞、酸痛,使肌肉更加柔軟,不見得每個人都需要,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側彎度數愈嚴重,這種肌肉疲勞就愈明顯,這種治療可做為側彎矯正的輔助治療。
3.側彎矯正床(下圖)、及矯正椅
主要可針對側彎的三度空間歪斜進行矯正,包括了脊椎進行延長、逆轉側彎的 方向、再加上解旋轉的效果(可參考本部落格文章”脊椎側彎矯正利器-脊椎側彎矯正椅”)。
這些治療可增加軀幹的柔軟度,將脊椎帶往平常到不了的方向及位置,通常進行完治療後,脊椎的解旋轉會比較明顯,也比較容易將脊椎延長,但沒有經過適當的運動訓練,矯正的效果還是無法長久維持。
4.復健科的牽引床
只有延長脊椎的效果,對於解旋轉及逆轉側彎曲線沒有幫助,一樣沒有適當的訓練,延長的效果也只在接受治療的當下。
5.背架
可直接加壓在背部隆起處,或直接推擠側彎的最凸部位,長時間穿著有助於側彎角度的維持,而背架支撐住脊椎,所以側彎凸側的肌肉比較不會過度用力。
但缺點是長時間穿著時,會使脊椎更僵硬,而背架也難以同時導正所有的身體部位,可能導正了脊椎,但造成頭部或骨盆更加歪斜(可參考本部落格文章”脊椎側彎背架的迷思、迷失-上、脊椎側彎背架的迷思、迷失-下”),另外在移除背架後,背架的矯正效果也很難延續下去。
而身體會被過度壓緊,也會讓大腦無法感覺被拉直的姿勢,所以較難利用大腦學習的方式,主動模擬出矯正後的脊椎姿勢。
所以大部份的被動治療都是針對側彎凸側、背部隆起去推擠及按壓,再來就是針對軟組織的放鬆為主。
側彎的角度與背部的隆起(脊椎旋轉)並沒有絕對成正比的關係,當然理論上來說,側彎角度愈小,背部隆起(脊椎旋轉)就愈少,側彎愈大,背部隆起就愈大。
但實際上也很常發現,有人側彎度數差不多,但背部的隆起非常明顯,有人的隆起則不顯著,所以進行被動治療後,不能只單看背部隆起的幅度來判斷側彎角度是否降低,還要做更多的體態觀察,看骨盆是否回到較正的位置、肩膀是否較平、凸側肩膀是否較不那麼向前、脊椎是否較能主動延長、由整個脊椎的脊突(脊椎後側最凸點)觸診,或用標記筆畫出每節脊突的相對位置,比較治療前後是否有差異、是否變得較直。
通常柔軟度較佳的人,對被動治療的效果(脊椎解旋轉)較佳,但脊椎僵硬的患者,更要接受被動治療,因為被動治療可增加部份的脊椎柔軟度。
主動運動治療
目的應該增加脊椎柔軟度、脊椎延長及軀幹間的解旋轉、增加凹側肌群的肌力,但若是病患的整體肌力偏弱時,還要強加核心肌群的力量,如此才能進行真正的脊彎矯正運動。
1.牽拉運動
這是目前一般治療最常教側彎病患進行的運動,例如:吊單槓、在某些特定姿勢下,將身體彎向一側或旋轉,以牽拉凹側肌群、倒立、瑜珈、軀幹伸展運動、游泳…
若只是單純執行牽拉運動,大部份只能在牽拉的狀態下,可改善側彎的角度,一但離開該姿勢,側彎會立即回到原來的狀態。
目前上述所提到的運動都是如此,而瑜珈除了可增加身體各部位的柔軟度外,對側彎的角度下降似乎幫助有限。
牽拉運動也許沒有實質上降低側彎的角度,但也是矯正側彎前的前置作業,就像之前提到的,脊椎不夠柔軟,能矯正的幅度就小,難度也較高。
2.肌力強化訓練
一般常教的側彎肌力強化訓練括了對稱式的背肌、腹肌的訓練,核心肌群訓練(皮拉提斯運動)。但我們非常不建議過度訓練背肌,側彎度數愈大,背部肌肉愈不對稱(凸側肌肉特別硬),若進行太多對稱的背肌訓練,會使凸側肌肉更硬,凸側肌肉放電永遠比凹側多,如此會更加深兩側的不對稱性。
另外也要避免會使脊椎縮短的運動,一般身體大部份的肌力訓練都是向心的訓練(肌肉縮短的訓練),做這些運動實質上對改善側彎一點幫助也沒有,因為側彎並不是肌肉無力所造成。
3.核心肌群或皮拉提斯訓練
大部份是肌肉的等長收縮(肌肉長度不變的收縮),它可強化軀幹的穩定度及強度,但對側彎的角度減少也沒有幫助,因為它本身就不是設計來矯正脊椎側彎,不過對於不愛運動又肌肉無力的患者來說,核心肌群的訓練對於日後的側彎矯正運動十分有幫助。
真正的側彎矯正運動,主要是將脊椎儘量處於延長的狀態下,同時將整個肩胛骨、骨盆、胸部做一解旋轉的動作後,再進行呼吸進入側彎的凹側。
進行該運動時,要控制很多身體部位,所以難度較高,有些人可能只將焦點放在一個部位上,而忽略了其他的部位,所以要將該運動做標準是有一定的難度,進行這種運動時,不是只要求姿勢擺出來就好,還要時間夠久,運動品質佳,再加上呼吸的吐納及足夠的脊椎延長的動作,三者缺一不可。
通常在該矯正側彎的姿勢下,若做得標準,側彎的凹側會被自己的肌肉力量及吸進來的氣給攤開,同時再將脊椎拉到比較直的狀態、頭部及骨盆也儘量維持在比較好的位置,此時側彎的角度在該姿勢下會減少。
該運動對大部份側彎的人來說都很難,主要是因為該運動完全照著側彎的逆轉方向進行,所以做起來比較累,但若能在該姿勢下,進行肌肉及軀幹的強力延長收縮,將有助於維持一般站姿下的良好姿勢,進而改善側彎角度。
姿勢體態訓練及大腦的動作學習訓練(可參考本部落格文章”脊椎側彎運動怎麼做(上)~側彎患者的大腦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脊椎側彎運動該怎麼做(下)~透過側彎患者的大腦來進行動作學習”及”脊椎側彎之重量系統訓練”)
幾乎所有的側彎患者都不覺得自己身體是歪的,當試圖將身體放在解旋轉及儘量拉正時,他們反而會覺得不平衡、不對稱的動作。
所以如何讓大腦重新認識新的姿勢,是矯正側彎的一大重要課題,如果大腦無法認知身體較直的姿勢時,就算穿再久的背架、做再多的被動治療、或進行多強力的側彎矯正運動,一但離開這些治療一段時間,側彎會回到原來的狀態,或甚至惡化。
那麼該如何介紹大腦認識新的姿勢呢?就像去機場接不認識的人,可以透過別人口述這個人的長相特徵去尋找、看這個人的照片、聽這個人的聲音、或請這個人穿戴特別顯眼的衣物或使用特殊味道的香水,來協助辨認,當我們能利用更多不同感觀協助下,大腦就能更快熟悉,也比較容易找得到這個人。
側彎矯正也是如此,大腦要重新認識自己的姿勢,可透過眼睛看鏡子來觀察自己,看自己的x光片,先認識目前錯誤不要的側彎姿勢,但就算認識了錯誤的姿勢,他們還是不能體會正確、好的姿勢。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東西引導身體回到比較正的位置後,利用視覺以外的其他感覺(本體感覺)來協助大腦,當大腦愈來愈認識這個新的姿勢位置,可不斷重覆的做出這個好的動作,那麼未來不需外力協助下,就能降低側彎角度。
透過重量系統及側彎矯正架的訓練,可協助身體回到比較直的位置,只要每天練習,一旦矯正架移除後,可再透過大腦的記憶,重新模擬出戴上重量的感覺,經過一段時間後,大腦便可不用重新思考,即可將身體呈現比較直的狀態。
若我們更加了解脊椎側彎,可以仔細去思考,自己目前的脊椎側彎治療是否真的有幫助,透過上面的說明,希望可以幫助側彎患者節省時間,不需要嘗試每種治療,當真正了解側彎的所有問題後,就能客觀地評斷出那些才是最有幫助的治療。
然而大部份的人,所接受的治療都屬於側彎矯正治療的前置作業,比較偏向增加柔軟度、脊椎活動度或增加核心肌群、背肌、腹肌肌力,這些不是不重要,而是想要矯正側彎之前的基本功,身體缺乏這些元素,對側彎的矯正治療成效可能會差很多,當這些元素備齊後,進行真正的側彎矯正治療(被動治療+運動治療)才會事半功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