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來自馬來西亞13歲女性
因家族中有人罹患脊椎側彎,所以在小學六年級時家長自行檢查發現疑似有脊椎側彎,到醫院拍攝X光片確認側彎度數28度。自發現脊椎側彎後,就開始接受平均一週一次的整骨治療,不曾穿著過背架。
我們於2019年12月2日為該個案進行評估,該個案主訴有輕微不適,尤其在搬重物時右後胸會酸痛,在休息或睡覺過後即可緩解。
觸診評估
右側肩頸僵硬、上胸椎及下腰椎有壓痛感,左側腰部肌群緊繃,整體關節彈性尚可,但右側肋骨隆起處較沒有彈性。姿勢體態觀察
由正面及背面姿勢來看,左肩高於右肩、骨盆明顯歪向左側、左側骨盆高。由側面姿勢來看,頭部過度前傾、胸腔後倒、小腿向後頂,所以連帶使骨盆卡在前傾的位置,讓腰椎前彎看起來更加明顯,頸椎前彎曲線不足。X光片分析
這個個案在2019年3月時的X光片,僅有胸椎側彎32度,上胸側彎並未發展出來,到了2019年12月 2日重新拍攝X光片,發現上胸椎及頸部凸向左側。上胸側彎17度、中段胸椎為主要彎度,側彎度數33度。治療頻率
2019年12月2日開始治療,到12月10日共8天半,一天2次,每次三小時,第9天重新拍攝X光片,在評估過後,進行最後半天的治療。進行被動治療所面臨的問題
這個個案在接受被動治療時,整體上都還算平靜,並沒有太多抵抗的力量,只有在第一天接受被動治療時,因為不夠放鬆,脖子有些微的酸痛。治療到第2天時,原本較為僵硬、緊繃的右側肋骨隆起處,變得更有彈性。進行主動治療面臨的問題
這個個案在剛開始接受治療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態度較為消極,導致在進行主動治療時,常常會因為身體不適而需要休息,雖然我們不確定這種身體的不適,是否真的會嚴重影響到治療的進行,但該個案碓實在執行運動的持久度明顯較一般孩子差,每次進行脊椎引導時,持續力很難超過2分鐘。第一天到第四天的狀態皆是如此,但到第三天,整體的持續力還是不佳,不過該個案曾有一小段時間(約10分鐘),身體可被引導到較好的位置,動作品質也能達到我們要求的標準,而且她也能明顯的看出身體在好的位置及不好位置的差異。直到第四天治療結束前,才表現較好,運動的持續時間約有20-30分鐘。
第五天到第八天,她可以透過鏡子判斷自己的身體是否處於直立的狀態,在該個案認真專注的情況下,透過我們的引導,整體的動作品質較好。在最好的情況下,她可以自己將身體和脊椎,調整到比較直立的位置,但執行正確動作的重覆性不高。
因為該個案的矯正動機不夠強烈,大腦就比較不容易記住正確的脊椎活動路徑,動作品質就比較不穩定。
治療結果胸椎由33度降到22.5度,總共改善10.5度
到拍攝X光片當天,我們總共治療8天,上胸側彎由17度變為14.5度、中段胸椎由33度降到22.5度,總共改善10.5度。頭部些微地歪向右側,所以第一節最傾斜的椎體傾斜角度由4.5度增加到5.5度。(如何選擇脊椎側彎治療頻率及次數)治療結果探討分析
根據這個個案的側彎曲線類型及側彎的彎度來判斷,矯正的難度並不高,不過真正要判斷側彎矯正的難度,主要還是要透過實際不同面向的姿勢體態觀察、患者執行動態動作的分析、及本身接受矯正治療的意願。
由於該個案是被家長半哄半騙帶來,所以矯正治療的意願較為低落,在治療第一天結束後就想回家,而且在這8天半當中,前5天態度都是非常消極的,雖然會配合我們進行動作練習,但每個動作的持續力都很短暫。
不過這個個案身上除了下壓的力量外,其餘阻礙側彎矯正的力量其實不多,所以她可以在第3天就能做到一部份我們所要求的動作,只是無法連續重覆地執行。另外該個案總是喊著很累、需要休息,若是以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就算再容易矯正的側彎曲線類型、甚至不斷增加側彎矯正的次數及頻率,也將很難改善側彎度數。
而這個個案能夠理解我們的矯正原理,及所要求的動作目的,可是卻無法完全達到我們要求的動作標準,所以有些灰心而提不起勁,但其實她的動作學習並不算慢,這是初學大腦學習訓練側彎矯正法時,常會面臨的問題,必需要從動作中去修正錯誤,只要犯的錯誤愈來愈少,那麼動作執行就會愈來愈簡單。
而這個個案在拍攝X光片的前3天,突然改變了之前消極的態度,在主動的動作練習時,持續力及耐受力增加,不過我們只剩下三天的時間,要讓該個案對動作的熟練度能有所掌握,才有辦法讓側彎度數進步。
雖然在第9天治療前,拍攝X光片的結果是有進展的,但其實這個個案若能在一開始態度上更加積極,一定能看到更大幅度的進展。
雖然在治療之後,側彎度數進步了10.5度,而該個案也認為要維持住這樣的效果並不困難,但現階段她對於新的身體位置仍不夠穩定的狀態下,是非常容易回到原本的習慣去使用身體,這個時候就會很容易失去矯正後的效果。
只有待她回國之後,還能持續的練習,大腦能真正掌握住身體的力量控制,使其變為習慣,這樣才能確保矯正後的效果能永久維持,甚至讓側彎度數持續進步,否則這種效果,將會在患者回到習慣使用身體的模式時迅速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