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側彎矯正案例12 - 治療8次/胸椎側彎 37度→30度

    病史

    18歲女性,國一左右發現側彎,當時度數約20多度,曾經製作波士頓背架,只在夜間穿著,且因為穿著時疼痛不適,只持續2個月左右便放棄使用背架,過去曾偶爾接受推拿、按摩等治療。

    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背架, 脊椎度數,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案例, 脊椎側彎 復健

    該個案於2011年8月17前來接受評估,主訴背部、從中段胸椎到下腰椎處酸痛,長時間站和走使症狀加劇,熱敷則會緩解症狀。

    姿勢體態觀察

    從正面及背面姿勢來看,頭部明顯偏向右側,左肩高於右肩、右側骨盆些微的較左側高、整個骨盆明顯的偏向左側,從側面姿勢來看,些微的頭部前傾、胸椎曲線過度平直、骨盆些微前傾。

    X光片分析

    當時該個案並未重新拍攝X光片,我們只能從她3年前15歲左右拍的X光片(圖一)進行分析,24度胸頸凸向左側,39度胸椎凸向右側,28度腰椎側彎偏向左側,右側骨盆些微較左側高,4節最斜的椎體,分別為頸椎第五節、胸椎第五節、腰椎第一節、及腰椎第四節,而腰椎第一節,為4節當中傾斜角度最大。

    治療頻率

    觸診時並未發現明顯的僵硬緊繃,該個案於評估當日便接受了第一次治療,並約定下一次回診應該在寒假,預計接受連續五天,一天兩次的密集治療。

    該個案於2012年1月16到2012年1月21再次回來接受連續五天,平均一天一次的治療,其中2天,一天兩次。並於治療前重新拍攝X光片(圖二),胸椎側彎37度、腰椎側彎25度,和3年半之前的X光片相比(圖一),度數略有改變,但變化幅度不大。

    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背架, 脊椎度數,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案例, 脊椎側彎 復健

    在進行治療時,發現該個案對於被動治療的忍耐力佳,可在較強的拉力之下,還可以維持放鬆的狀態接受治療。在主動治療方面,由於大腦學習訓練法在當時尚未被發展出來,所以治療上採取CLEAR Institute的重量系統訓練為主,Schroth的旋轉呼吸訓練法為輔。

    經過連續5天的治療後,則因路途遙遠,且學校課業忙碌而無法繼續治療,直到大學畢業後,2016年3月該個案主動聯絡,希望能再來接受治療,並於2016年3月24重新拍攝X光片(圖三),胸頸側彎變為22度,胸椎側彎為30度、腰椎側彎20度。

    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背架, 脊椎度數,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案例, 脊椎側彎 復健
    圖二及圖三X光片拍攝時間間隔4年,在這4年當中,側彎度數並未回到最原本的狀態,可見大腦能夠感覺、並記住正確的身體位置,側彎度不但可以進步,也能長久維持穩定

    矯正治療結果~胸椎側彎由37度降為30度 共進步7度

    和4年前相比,胸椎側彎由37度降為30度,總共降了7度,而該個案最後一次治療是在2012年1月21號,接總治療次數為8次。在這4年當中,該個案並未接受其他脊椎側彎矯正治療,還能看到側彎度數進步,仍相當值得探討。

    治療結果探討分析

    當時主要利用重量系統訓練去引導身體回正,然後使用Schroth的垂直旋轉呼吸訓練法來進行訓練,推論能使側彎度數進步的主要原因,主要來自於重量系統訓練,而非Schroth的垂直旋轉呼吸訓練方式。

    根據該個案敘述透過重量的引導,記住正確的身體感覺後,不斷地以這種感覺去使用身體,所以才能在8次治療且相隔4年,還能看到側彎度數進步。不過雖然她的側彎有些微的進展,但兩側的肩胛骨及肩頸卻以較多的力量維持姿勢或使用身體,這樣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

    這種結果也有可能是採用重量系統訓練的後遺症,因為他們還不會在身體放鬆的情況下,讓身體對重量產生反應。

    其實利用重量系統訓練,是透過身體對重量產生反應後,主動將脊椎帶到更好的位置,所以經常會將重量加在身體的遠端,例如:肩膀或骨盆,藉由遠端的位置改變帶動脊椎移往好的方向,但常有很多患者都是肩膀及骨盆的位置可以被改變,可是卻沒有帶動脊柱活動,如果是這種患者,就不適合利用重量系統進行矯正。

    這個個案因為已經習慣用過多的力量使用身體,所以她再次回來接受治療,就必需要重新修正這種情況,否則不太可能還有進步的空間。

    另外透過重量系統矯正側彎,必需要注意幾點:

    第一、絕對不要使用過重的重量去引導身體

    這是比較沒有經驗的醫者們常會犯的錯誤,側彎矯正的重量系統訓練,其實不是真的要利用重量訓練患者的肌肉力量而是透過重量擺放在身體不同部位,去誘發導正身體的平衡反應,藉此讓大腦學習正確身體位置的感覺,所以重量的給予要以”輕”為主,足以讓身體產生反應即可,愈重的重量反而會降低大腦的敏感度,容易造成反效果。

    另外有很多患者並不會放鬆身體,所以當擺放重量上去後,不會產生任何反應,所以有些經驗不夠的醫者就會試圖用更重的重量,希望去誘發身體的反應,但過重的重量反而增加脊椎的負擔。

    第二、每個人對於相同的重量及相同的擺放位置,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重量給得愈簡單、愈單純,就愈能預測戴上重量後的反應,不過每個人對於相同的重量及相同的擺放位置,可能會有不同的身體反應,若是同時將數個不同的重量,放置在幾個不同的身體部位,通常更難預測身體對於多種重量組合的反應。

    這種多種重量組合,通常很難同時使身體各個部位,對所有重量做出好的反應,所以必需要極有經驗的人,才能針對不同的人,配出適當的重量及擺放部位。

    第三、戴上重量後,一定要戴著重量拍攝X光片,確保側彎度數下降

    這點非常的重要,重量系統只要配制得當,可以在戴上重量的當下,立即改善側彎度數,而且國外的標準流程,是要戴上重量之後,讓患者進行平衡訓練,如走路或站在震動器上20分鐘後,在戴著重量的情況之下拍攝X光片,確保在這20分鐘的運動過程中,他們的身體仍可承受這些重量,則會建議患者每日在家中進行該訓練20分鐘。

    所以進行側彎的重量系統訓練,過程必需相當嚴謹,因為患者每日在家中進行 若是給予錯誤的重量,或是擺放在不對的位置上,會使側彎度數更加惡化。

    通常只有一種情況下,可以不需透過X光片確認,就是患者的側彎曲線非常的單純,例如C形曲線,所給予的重量擺放位置不需太多,擺上重量之後,也可以由觸摸及觀察患者的脊椎,就可以判斷側彎是往逆轉的走向進行,但這種類型的患者其實不多,大部份的人最少2個側彎曲線(S型),所以進行重量系統矯正,都需戴上重量的同時,拍攝X光片確認側彎度數。

    第四、身體協調控制不好的人,較難利用重量系統訓練治療

    另外很大一部份的人,對重量沒有反應,除非給予較重的重量,才有一些反應。所以針對這種類型的人,就不適合利用重量系統訓進行矯正,他們必需先學習身體的放鬆,增加身體的”自我覺察(body awareness)”,才有可能透過重量將身體引導到正確的方向。

    第五、側彎曲線愈多、愈難透過重量系統同時矯正所有側彎

    側彎曲線愈多,就需要在身體擺放更多不同部位的重量,可是擺放的部位愈多,身體就愈難產生適當的反應,有時某些部位的反應比較顯著,其他的部位可能沒有反應,或產生不好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需取捨,有時犧牲次要曲線,才能矯正主要彎度。

    所以透過重量系統訓練,並不一定適用於每位患者,一定要嚴謹的分析,重量對每位患者的影響,如果能找到適合的患者 ,利用重量系統訓練導正身體,是可以很快就能讓大腦感受並學習正確的位置,並在很短的期間內降低側彎度數,一旦身體可以很快對重量產生好的反應,讓大腦記住這種感覺,而且在沒有重量的引導之下,能反覆做出好的動作,就可永久改善側彎度數。

    相關文章




  • You might also lik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