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側彎矯正案例7 - 10歲治療7週成果:腰椎側彎39→29度

    病史

    該個案為10歲女性,於2013年7月由母親發現背部隆起,前往醫院檢查確定為脊椎側彎(圖一)。該個案於發現側彎後,曾到骨科及復健科尋求協助,但骨科及復健科無法給予家屬滿意的答案,於是尋求中醫及脊骨神經治療。

    脊椎側彎, 脊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案例, 脊椎側彎復健, 脊椎側彎 推薦, 脊椎側彎 台中

    姿勢體態觀察

    筆者於2013年9月7號首次為該個案評估,她的姿勢並沒有明顯的偏移及異常,難以和X光片上的度數產生聯結。從正面及側面姿勢上來看,些微的右肩高、骨盆稍稍偏向右側,兩側腰線輕微地不對稱,右腰較凹陷。由側面姿勢來看,頸椎過直、肚子過度向前挺、骨盆些微前傾。

    X光片分析

    由最近的X光片來看(圖二),為胸椎凸向右側,腰椎凸向左側,側彎角度分別為40度及39度,骨盆右高左低相差5mm,三節最傾斜的椎體分別為,胸椎第五節18.5度、胸椎第十節25度、及腰椎第四節14度,側彎的最突凸點分別為腰椎第二節及胸椎第七節。

    觸診評估

    觸診時並未發現脊椎周圍的肌肉過度緊繃,只有兩側肩頸的肌肉較緊,另外右側突出的肋骨部位則較為僵硬,若此處一直維持後凸及僵硬,那麼未來要改善胸椎度數的機率就會很低。

    脊椎側彎, 脊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案例, 脊椎側彎復健, 脊椎側彎 推薦, 脊椎側彎 台中脊椎側彎, 脊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案例, 脊椎側彎復健, 脊椎側彎 推薦, 脊椎側彎 台中

    而該個案的胸椎側彎最凸點的位置比較高,約在胸椎第七節。若是胸椎彎度的凸點愈高,矯正的難度也愈高。

    該個案在接受評估前就已製作背架(圖三),穿上背架後的側彎度數分別降為20度及26度,三節最傾斜的椎體當中,第一及第二節的斜面度數下降,第三節斜面則維持不變。

    背架可能對姿勢的歪斜造成更大的問題

    筆者認為這件背架最明顯的缺點,是將患者的肩膀推得太高,藉由抬高肩膀(聳肩)的方式,來達到脊椎延長,然後再施加壓力在側彎凸點,以達到矯正的目的。

    但透過聳肩的方式達到的脊椎延長,並不是真的脊椎延長,如此反而會使脖子變短,脖子無法向上延伸拉長時,未來將難以改善第一節最傾斜椎體(圖二18.5度)的度數。

    另外穿上這件背架時,也使整體姿勢變得更加偏移,上半身偏向左側,骨盆偏向右側,頭部也因左側肩膀被抬得高時,而順著被推向右側。所以每當患者穿上背架後,我們最擔心的反而不是被背架固定的部位,而是沒有被背架包覆的區域,是最容易發生意想不到的歪斜。

    該個案的家長因諮詢過很多醫師,所以對筆者的解釋沒有太大的疑問,但仍不免提出一些質疑,因為大部份醫院醫師都會說,不論進行何種保守療法,對該患者的側彎都沒有幫助,側彎度數是無法透過非手術的方法降低。

    就這點上筆者無法去反駁外面骨科或復健科醫師的論點,因為他們並沒有實際以保守療法治療過側彎患者,或成功矯正過側彎病患,他們大都只從書本及醫學期刊資料中告訴患者結果。

    但就筆者自己的經驗,卻發現透過適當的矯正治療,的確可降低側彎度數,只不過這些治療方法尚未被寫成醫學文獻,所以大部份接受正統醫學教育的人,並不知道這種矯正方式可協助改善側彎。

    治療頻率

    我們安排了每週2~3次,每次3小時的矯正治療,同時個案每天長時間穿著背架、及游泳訓練。這個小朋友的實際年齡為10歲,但就外型及個性上,反倒比較像低年級的小朋友。她的個性相當大方,也很愛問問題,在溝通上沒太大問題,不過還是有點擔心她無法承受這裡的治療方式。果然不出所料,第一天治療就留下眼淚,之後一、兩週在治療時,她有時會苦著張臉,看起來十分不開心,到後來就算哭,也會哭著完成治療。筆者問她會不會不想來治療,她卻搖搖頭說,還是要來繼續治療,個性上比想像的要來得堅強及成熟。

    進行被動治療時所面臨的問題

    進行矯正床及矯正椅治療時,並不會特別用力或緊張,但若要將胸椎部位拉緊時,會抱怨太緊不舒服,但經筆者說明為何要將胸椎拉緊時,要她自己選擇要拉緊還是要放鬆一點,她卻出乎意料地選擇拉緊一點。所以並不用擔心患者年紀小,而難以溝通,反而讓她了解後,或許他們會自己做出適當的選擇。

    進行脊椎調整時,第一天可能因為不習慣而哭出來,也可能因為家長在旁全程陪伴,情感上較為脆弱,但之後進行脊椎調整時,她的情緒相當平穩,且會主動與筆者互動,看起來還算開心。

    進行主動治療時所面臨的問題

    進行呼吸運動時,剛開始花比較多的時間,讓個案去感覺,直到第三週左右,她才能進行比較標準的運動,但控制仍不精準直到現在,她尚未達到完全標準的呼吸運動。

    第一次看到個案的姿勢,她的身體會搖來晃去,感覺像是骨頭之間,沒有連接好的樣子,要進行姿勢矯正運動時,我們也擔心她難以學到正確的位置,果然一開始進行時,她會過度用力,身體各個部位也不會做出不同方向的動作。在這個運動訓練上,我們花的時間也比較多,但大約在第三週左右,才比較快進入狀況。

    治療七週後,由於患者家屬曾提及,希望未來能移除背架,所以筆者建議在前一次治療後,就不穿背架,直到下次拍攝X光片,約2天半後,以觀察患者不穿背架這段時間脊椎的變化

    矯正治療結果~腰椎側彎由39度降為29度 進步10度

    治療七週後的結果(圖二及圖四),胸椎側彎不變,腰椎側彎由39度降為29度共10度,第一節最傾斜的椎體,由18.5增加到20.5增加2度,第二節傾斜的椎體降幅為6度,第三節傾斜的椎體降幅為4度,骨盆高低差由原來的右高左低,變為左高右低。

    脊椎側彎, 脊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案例, 脊椎側彎復健, 脊椎側彎 推薦, 脊椎側彎 台中脊椎側彎, 脊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案例, 脊椎側彎復健, 脊椎側彎 推薦, 脊椎側彎 台中脊椎側彎, 脊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案例, 脊椎側彎復健, 脊椎側彎 推薦, 脊椎側彎 台中

    治療結果分析

    從這個結果來看,該個案的第二節斜面降幅最大,但第一個斜面卻增加了2度,這是要警惕的部份,也是未來要加強改善的部位。

    該個案及個案家屬希望未來能不穿背架,所以約定好,若側彎度數到達15度,就可以不用穿背架。但筆者認為只要該個案繼續長時間穿著該背架,這個目標將永遠不可能實現。

    第一她穿上背架後的側彎度數(圖三),都沒有到達15度了,若不穿背架時,怎麼可能進步到15度呢?第二穿上背架後,第三節最傾斜的椎體為14度(與第一次發現側彎時第三節傾斜角度相同),矯正七週後第三節最傾斜椎體的角度,度數降為10度,由這點可以下一個結論,側彎背架的好處是防止側彎惡化,但壞處就是會限制他們進行自我調整

    穿著背架與大腦學習訓練相互衝突

    穿著背架的時間愈長,就沒有機會增加自我姿勢調整的練習時間。若增加了大腦控制姿勢的練習時間,就不可能延長穿著背架的時間,這兩難的決定,可能也十分困擾家長。

    這有點像作戰時,到底要選擇主動攻擊(脫下背架,以大腦控制方式進行姿勢調整),還是要選擇防守(穿背架),兩者的效果是不可能同時並存,想要側彎更進步,就一定要多採取”攻”的模式,若擔心側彎退步,就要採取”守”的方法。守的愈多,攻擊的力道就愈弱,但是守的愈少,多進行攻擊,如果大腦還控制不好的情況下,會不會讓側彎惡化?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我認為要看患者本身面對側彎的態度,及接受矯正治療的意願,以這個個案為例,應該適合利用主動進攻的方法,該個案雖然年紀尚小,而且感覺個性上,似乎較同年齡的孩子來得小,但面對側彎的態度,卻比一些國中、高中的哥哥姊姊們還來得成熟,估且不論她是否真的了解側彎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影響,或許是好勝心使然,她相當在乎自己的側彎有沒有進步,若是偶而出現姿勢不良時,對於糾正會立即修正,由這幾點來判斷,她是非常適合採取主動進攻的方式來矯正側彎。

    但因年齡還小,尚未經歷快速發育階段,側彎很有可能在此階段惡化,所以需要定期追蹤,當度數惡化時,就必需再利用背架阻擋。

    而該個案未來要面對的是胸椎彎度的矯正,這是比較困難的部份,唯有大腦能真正精準控制每個身體部位相互協調,才有機會同步改善胸椎及腰椎側彎。

    延伸閱讀



  • You might also lik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