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筆者經驗,兒童骨盆歪斜的比率不算少,因為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所以很容易讓人忽略,因此少有文獻去統計骨盆歪斜的發生率。
骨盆不正並不一定會產生疼痛
如果沒有症狀的骨盆歪斜,要不要去治療它呢?骨盆就像建築物的根基,如果骨盆斜向一側,如同水往低處流的道理,腰椎就容易倒向低側骨盆,上半身為了維持平衡,可能又會拉向另一側,脊椎就很有可能會漸漸跟著歪斜,不過單純因為骨盆歪斜所導致的側彎,通常脊椎只會些微的彎曲,而絕大部份的側彎,都是屬於不明原因形的脊椎側彎,脊椎的彎曲幅度,則不一定和骨盆歪斜的程度成正比。而愈年輕的脊椎,不論脊椎歪斜得多麼嚴重,大部份都不會有明顯的疼痛及不適,因為小朋友脊椎周圍的結構柔軟且尚未出現退化等情形,所以幾乎不會被發現有骨盆不正的情形。大部份的醫療專業都認為,只要沒有發生疼痛,是不用理會的,但以預防的觀點來看,應該儘量讓骨盆維持在平衡的位置。
骨盆不正若遇到意外傷害就容易產生疼痛
骨盆不正如果又遇到外傷或跌倒,就容易出現疼痛問題,而症狀可能較沒有骨盆歪斜的小朋友來得更嚴重,因為骨盆不正,會使其周圍的某些結構被過度牽拉,某些結構過度緊繃,一旦不正常的外力直接撞擊在骨盆或腰部,就會出現拉傷、扭傷的情形,且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才能復原。只要年輕,一般非斷裂型的軟組織傷害幾乎都能自行復原,但軟組織復原,骨盆並不會跟著歸位,所以將來也很容易再次出現傷害,隨著時間愈久,出現問題的原因,就不一定是外力造成的,一般人會認為什麼都沒做,疼痛就發生了,而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長久的姿勢不良,再加上不正常的骨盆結構。
左下圖的X光片是小朋友跌倒後拍攝,於2009年在樓梯上跌坐而出現腰痛(當時9歲),右下圖是第二次跌倒後,在腰部特別是左下臀部出現疼痛(當時11歲),短短兩年時間就出現問題,且第一次受傷時(左下圖)可看到明顯骨盆高低差(紅線)、骨盆旋轉(黃線)、及脊突旋轉到右側(藍線),而脊突的旋轉可能來自於骨盆過度旋轉。
第二次受傷(右下圖),雖然骨盆高低差及旋轉都沒有像第一次那麼明顯,且腰椎的脊突也回到中間,但受到明顯的外力後,疼痛很容易就出現,她在醫院接受復健治療,熱敷、腰椎牽引及電療,但仍然無法解決骨盆旋轉及高低差的問題。
不同姿勢下骨盆高低差也有可能不同
下面兩張X光片,因為家長擔心7歲小朋友有脊椎側彎,所以帶到醫院檢查,左下圖為站姿下拍攝的片子,看不出骨盆是否有高低差,但發現骨盆有向右偏移,且脊椎出現微小的左彎曲線,因此在坐姿下再拍一張X光片,卻發現脊椎變直了,但骨盆高低差異變大,骨盆左高右低。所以推測該個案並沒有脊椎側彎的情形,應該是小朋友在站立時,因骨盆過度向右水平偏移,所以上半身為了維持平衡而向左移,因而出現了微小曲線,而坐姿下,因為骨盆被固定在身體的正下方,沒有水平偏移,所以脊椎的彎曲曲線消失。
為何在站姿看不出骨盆高低差,但坐姿卻又發現骨盆高低不同?我們認為,真實的骨盆高低差被骨盆的水平偏移所遮蔽,因為骨盆兩側的高低差異還不夠大,且小朋友的骼骶關節的活動也較佳,所以左側骨盆高,且骨盆向右偏移的情況下,在站立時,讓我們在視覺上看不出骨盆高低的差異,或者X光片的拍攝方式,如果X光射出的中心線不是對準骨盆,而是對準胸椎時,因為射線位置的關係,也無法看出骨盆的真實高低差異。
另外小朋友的雙腳也有明顯的扁平足,且左腳較右腳嚴重,這些也有可能造成骨盆異常偏移及高低差的原因之一。
如何進行骨盆檢查
因為一般學校的健康檢查中,並沒有篩檢骨盆、足部及姿勢異常,家長可以自己幫小朋友做檢查,在站姿下,先觀察姿勢,然後站在小朋友後方,雙手放在兩側肋骨,約在腋下正中央的位置,然後向腰部往下摸,會觸碰到肋骨最下緣,再往下一點可以摸到骨盆最上緣,然後比較兩邊骨盆是否有高低差。然後在坐姿下,身體坐挺的情況,重覆上述歩驟。小朋友的肌肉很柔軟,很容易摸,如果有高低不一的情形會很明顯,如果摸到後,看不出那一側骨盆明顯較高,那麼小朋友的骨盆高低差異不大,便不需擔心。
至於是否有扁平足可以站在小朋友後方,儘量水平平視小朋友的腳後跟,如果足底内側過度和地面貼近(下圖),就表示有扁平足的問題。
所以若是身體結構不正,應儘早尋求專業人員協助,否則未來很容易出現因外力導致的疼痛問題或脊椎側彎,一旦時間拖得愈久,矯正的難度增加,所需的矯正時間也會拉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