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傷害與預防

    人體的脊椎到底需不需要保健呢?是不是要等疼痛等症狀出現才開始?這些症狀能不能事先預防呢?人體的脊椎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受傷的?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口腔的保健,從小我們被教導要養成好習慣,睡前刷牙,睡醒後刷牙,一天至少兩次,長大後上健康教育時提到就算牙齒不痛,一年也要去給牙醫檢查兩次,因為剛開始蛀牙時也不會有症狀,所以提早發現、及早治療。

    脊椎保健如同口腔保健一樣

    試想你一天是否做一次脊椎的保健運動,以預防疼痛等症狀出現?你一年看多少次脊骨神經科醫師來檢查你的脊椎?

    或許你心想,我有去看其他醫師,他們都說我沒有問題,再仔細想想,他們是怎樣檢查的,先問病史,如果沒有症狀,且X光片看不出病理上的變化,恭喜你,你是健康的。

    難道脊椎檢查就只是這樣?除了病史以外(如果沒有病史或疼痛),還要觀察姿勢,外在姿勢可以反應我們內在的脊椎狀況,而詳細的脊椎觸診,可告訴我們每一節脊椎的活動狀況。再來,X光片不只有看病理的變化,同時還要看整個脊椎的排列狀況,這些都是參考的依據。不良的姿勢、活動不佳或排列不正的脊椎,都是脊椎不夠健康的指標,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做脊椎保健運動及治療,相信未來的疼痛將不會出現。

    脊椎發生問題所影響的不止有肌肉骨骼系統

    我們的脊椎周圍有脊髓及神經,脊椎的功能主要是保護這些神經。這些神經不僅支配到四肢,而到全身上下每個細胞,包括心臟、肺臟、消化系統及免疫系統等,不健康的脊椎難道不會影響這些器官嗎?從下列的例子就可了解到脊椎與神經的關係:

    1895年9月18號,哈維李萊(Harvard Lillard)來到了脊骨神經醫學界的創始人(D.D. Palmer)的診所接受診治,哈維己經失聰了17年,他無法聽到街上的馬車聲,也無法聽到鐘錶的滴答聲,他回憶起發生失聰的狀況,當時他處在彎腰使力,且使他抽筋的姿勢,他感覺到背部突然無力,之後便失聰了。

    經過D.D. Palmer的檢查後發現其中一節的脊椎偏離了正常的位置,他推論如果將脊椎推回到正常的位置,哈維的聽力便可恢復,在進行完脊椎調整後,哈維的聽力果然恢復到像以前一樣。

    另外已有實驗証實,透過單次的頸椎調整可短暫的使血壓改變(通常是降低血壓),這也是一個透過脊椎調整來影響神經的例子。

    脊椎是身體的中軸,連接了頭部和四肢, 想想我們一天使用身體的次數,而使用不只是移動身體才叫使用,像是維持坐姿上課、打電腦、做功課、站立等都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雖然身體放鬆地癱在沙發上,但通常這種姿勢對脊椎產生很大的壓力。

    而我們一天所使用身體的次數應該不少於我們吃東西的次數吧,可是大部份的人一天至少會刷牙一次,但卻忽略了脊椎運動,這樣我們如何能預防脊椎的傷害呢?

    下圖:容易造成脊椎受傷的姿勢

    脊椎傷害

    脊椎傷害

    脊椎傷害
    圖片來源:http://www.totalequipment.net/PosturePump.htm

    我們的脊椎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受傷呢?

    有很多人從出生的那一剎那起,就出現傷害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胎兒從產道出生的時候,一開始胎兒的臉是面向母親的背部,這個姿勢可以給胎兒最大空間讓頭離開產道,當頭離開產道後,醫生會將胎兒的頭旋轉,讓一側肩膀先離開產道,再將胎兒的頭向另一側拉(下圖黃色箭頭),讓另一側的肩膀離開產道。

    脊椎傷害脊椎傷害

    如果生產過程順利,胎兒的頭頸部不會受太大的拉力,但若生產花費太多時間,醫師為了節省時間使用更多的力將胎兒拉出產道,這時就會對胎兒的頸椎產生傷害。

    根據Towbin醫師的研究提到,胎兒的出生外傷來自於沿著脊椎垂直牽拉加上過度屈曲(hyperflexion即下巴往胸部的方向移動)或/及過度伸(hyperextension即頭部向後仰)再加上頭部的旋轉(rotation)。

    Towbin醫師引用Duncan的研究,Duncan以新鮮嬰兒的屍體做實驗,他發現只要90磅(40.8公斤)的拉力,就可使嬰兒的新鮮屍體去大腦(decerebrate),去大腦是指移除動物的大腦,而消除大腦功能、切斷腦幹或切斷腦幹的動脈等,此種現象可能會出現於腦傷的病患。

    拉力到120磅(54.4公斤)就會出現斷頭(decapitation),斷頭指的是頭從身體截斷,或是脊椎、脊髓與頭分離,而頭部可能只有皮膚或肌肉與身體連接。

    若醫師使用鉗子(forceps)來協助接生,所產生的拉力可能介於90-140磅,嚴重時會造成頭骨骨折、顱內出血或因為缺氧導致腦性麻痺或低智商,輕則肌肉拉傷或關節錯位。肌肉拉傷透過休息可以痊癒,但關節錯位不經過調整復位,不會自己回到正常的位置。

    當嬰兒逐漸長大學習爬行及行走時,這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第二時期,在這個時期,不像上個時期最常受傷的是頭頸,現在則是骨盆及胸腰等部位。

    嬰兒在學習站立及行走的過程中跌倒不下上千次,每次的撞擊都對我們的脊椎產生壓力(stress),而脊椎關節的錯位便開始產生,在剛開始的時候通常是沒有症狀的,但它所影響的可能是神經功能,你可能無法想像嬰兒在這時所出現的症狀和脊椎錯位有關,例如降低免疫功能、消化方面等問題。

    隨著嬰兒成長,人體所受到的外力傷害更是無以計數,例如玩遊戲之間的碰撞、騎腳踏車跌倒、運動傷害、車禍等。但只要事後沒有疼痛出現,一般人不會認為那對身體來說是一種傷害。

    頸椎曲線異常可能產生的問題

    以我曾經遇到的案例為例,有位病患曾以時速30公里左右的速度撞向山壁,但她卻告訴我她沒出過車禍,理由是因為她當時不坐在駕駛座上,而且車禍後也沒有明顯的症狀。

    但她卻在數年後前來接受診治,她的肩頸出現明顯的酸痛,無法連續閱讀超過40分鐘。她當時頸椎的X光片看起來如左下圖,右圖為正常的頸椎曲線,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頸椎不應出現這種曲線(左下圖),只有外力的清況下(車禍或外傷)才可能導致這種狀況。

    所以當她拿這張X光片給一般醫師看時,他們會告訴她,她的片子正常,沒什麼大問題,因為沒有骨折、關節退化或其他病理學上的發現。如果以治療症狀的角度來看,她的醫師說法正確,但以預防學的角度來看,這種頸椎曲線日後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脊椎傷害脊椎傷害

    肌肉會持續出現收縮來維持頭部穩定

    怎麼說呢?看看她的頸椎失去了正常該有的前彎曲線(左圖),正常是要呈現倒C型曲線(右圖),再想想她頸椎周圍的肌肉,尤其後面的肌肉一直處在被拉長的狀態且進行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來維持頭部的穩定,長久下來會先出現肌肉酸痛的現象

    在此時醫師會建議做復健,大部份的處理是熱敷、電療、按摩或可能加上牽引等,或是有人會去做針灸及推拿,這些都只是改善症狀,但沒有解決頸椎的曲線問題,在組織受力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同樣的問題會反覆出現。

    椎間盤受力較大而產生退化

    再來,失去正常前彎曲線的頸椎及腰椎,因為脊椎骨的前方受力較多(上圖紅色箭頭),會擠壓椎間盤(脊椎中間含有水份的軟骨)向後或後外側移動,即椎間盤凸出(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這時很容易壓到神經根,所以會出現手臂麻痛的現象。

    骨刺形成

    最後,因為失去正常的前彎曲線長久下來因為第四、第五和第六節頸椎的前側(上圖紅色箭頭),因為不正常受力而出現退化現象(下圖黃色箭頭),即椎間盤空間變窄,脊椎骨就會相互靠近,骨刺就漸漸形成

    所以身上所有的症狀都有其根源,如果不針對根源來治療,都只是治標不治本。骨刺到底會不會造成疼痛呢?其實骨刺本身並不一定會產生疼痛,但會使脊椎應付日常生活壓力的能力愈來愈差,當退化的關節影響脊椎活動、壓迫神經或造成脊椎狹窄(spinal stenosis),疼痛的症狀才會出現。

    所以當你的醫師告訴你,你有骨刺,一般人便會以為是骨刺造成的疼痛。但根據我的經驗,只要骨刺不影響關節的活動或壓迫神經,所產生的疼痛可能均來自於因不正常的脊椎曲線,而造成肌群間收縮不協調所導致。

    脊椎傷害

    所以,我們的脊椎到底要不要保健,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除了定時做運動增加肌肉之間的協調性及柔軟度外,要定期讓神經脊骨科醫師透過詳細的觸診檢查、詢問病史、觀察姿勢及仔細的X光片分析,才能真正發現問題並預防未來的傷害。
  • You might also lik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