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側彎矯正案例31~3個月改善極重度胸椎側彎60度→50度

    13歲女性,12歲時由家長發現姿勢異常,經由X光片確認胸椎35度、腰椎27度的中度脊椎側彎(圖一A),便開始接受一週一次的德國Schroth(許瑞氏/施羅思/施羅特)脊椎側彎運動治療,將近一年的時間,中間因疫情中斷2個月左右的治療,胸椎側彎惡化到60度、 腰椎側彎37度(圖一B)。

    脊椎側彎,脊椎側彎案例分享,重度脊椎側彎,胸椎側彎60度矯正成功案例
    圖一 初次發現側彎時胸椎側彎35度、腰椎側彎27度(A),經過一週一次的德國Schroth側彎矯正運動 ,一年後胸椎側彎惡化到60度、腰椎側彎增加到37度(B)

    她的側彎惡化速度平均每個月2度,惡化速度驚人,於是家長立即訂製背架,並于2021年9月2日前來接受評估,該個案提到右後背偶爾出現酸痛及冰冷感,但不影響日常生活。


    觸診

    右肩、左腰在按壓時有疼痛感、且較為僵硬、胸腔及右側肋骨在按壓時阻力較大,表示這些區域的關節活動度較差。


    姿勢觀察

    由正面及背面觀察姿勢,明顯右肩高、頭部為了維持平衡偏向右側。胸腔向右外開的幅度大,所以骨盆歪向左側達成姿勢平衡,左右骨盆高低落差不大。


    從側面姿勢來看,胸腔明顯後倒、骨盆及頭部前傾、腰椎前彎弧度大。若從右側觀察,右側肩膀及右後胸前後明顯外開,表示胸椎旋轉角度較大。


    X光片分析

    胸椎側彎60度凸向右側、腰椎側彎37度凸向左側,三節最傾斜的椎體分別為胸椎第6節、胸椎第12節、及腰椎第4節(下圖),因為左右兩肩的高低落差較大,身體為了維持平衡,頭部偏向右側,未來將有極大的可能發展出胸頸側彎。

    胸椎側彎60度/腰椎側彎37度,最傾斜的椎體分別為T6、T12、L4


    脊椎側彎治療頻率

    於2021年9月9日開始,前五週一週一次的頻率接受治療,但因頻率過低且側彎度數嚴重,學習成效不佳,之後改為一週三次,並搭配日夜間型背架。


    進行側彎被動治療所面臨的困難

    該個案有相當多腹部及胸腔的力量,在接受被動治療時的按壓下,因難以放鬆而出力扺抗。直到治療到11月中,趴在床上時,胸腔向前的力量才明顯減少。


    當側彎患者進行被動治療抵抗的力愈多,表示他們即使在靜態休息的姿勢、即大腦毫無察覺的情況下,體內一直都有傾向側彎的力量,就是這些力量讓他們不斷的回到原本側彎的位置,所以在進行被動治療時,要求他們察覺並鬆開這些力量是側彎開始產生改變的第一步。


    另外該個案的頭頸及下肢的力,雖然沒有像胸腔及腹部那麼明顯,但到目前為止,仍無法在進行被動治療時完全修正。


    進行側彎運動治療所面臨的困難

    一開始在進行主動運動時,可能因為該個案的側彎度數惡化幅度相當大,又採取了不同的脊椎側彎治療方式,對該個案的心理衝擊可能過大,所以在第一個月的動作表現非常的不穩定,且每次進行治療會出現情緒不佳流淚的情形。


    從第五週開始,該個案提高了治療頻率,且調整了心態,在面對側彎矯正治療的態度上更為積極,動作表現較之前好,可在較少的協助下自行將身體導正。


    治療到第9週時,她的姿勢外觀獲得明顯的改善,比對她治療前後的姿勢變化,我們可以確定她的側彎度數也獲得改善。不過這樣的狀態還不穩定,尚無法長時間脫離背架。


    該個案胸腔向前頂、及頭部前傾的力非常明顯,這些力量一定要完全修正,矯正後的成效才能穩定下來,直到第11、12週開始,她的胸腔控制才比較穩定。但脊椎側彎矯正不是只在靜態的姿勢下才維持穩定,而是要在其他動態動作或執行日常生活活動,胸腔的控制也必需維持穩定,才能真正脫離背架,這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及方向。

    脊椎側彎治療結果(3個月60→50度)

    3個月成功改善重度脊椎側彎案例,脊椎側彎運動治療,大腦學習訓練側彎矯正療法
    圖二 經過三個月的大腦學習訓練法,胸椎側彎由60度降為50度、腰椎側彎由37度變為35度

    接受大腦學習訓練法3個月,胸椎側彎主彎由60度降到50度、腰椎彎度由37度變為35度(圖二)。該個案試圖將頸椎帶往骨盆正上方時,因施力方向錯誤,導致頸椎第七節傾斜了7.5度(圖三)。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案例,脊椎側彎治療,脊椎側彎矯正,脊椎側彎運動
    圖三 進行側彎矯正時,雖然將頭頸、中段胸椎及腰椎都帶往中心線(B),但該個案的頭頸部力量控制方向錯誤,導致頸椎第七節傾斜7.5度

    脊椎側彎治療結果探討

    當側彎度數愈嚴重,側彎患者在接受矯正治療時面臨的挑戰也愈大。這個個案雖然在接受第一次治療時,對肌肉的力量協調控制能力尚可,但在其後的表現卻極度不穩定,只要孩子內心仍無法接受現實或認同治療時,他們的情緒反應就會顯現在動作表現上,大腦就無法平靜且專注地學習、控制脊椎及身體的動作方向,所以在前五週的治療成效較難累積。


    由於她的側彎度數極為嚴重,家長便將治療頻率由每週一次提高到每週三次,孩子也開始認真面對她的脊椎側彎,此時的矯正才出現轉機。另外,當面臨極重度側彎孩子的矯正時,需設定治療目標,第一、儘可能降低側彎度數,以避免脊椎側彎手術,第二、維持矯正後的成效,以減少未來側彎對身體健康帶來的風險。


    我們在第一個階段將她的側彎度數降到50度,不過她身體的柔軟度不夠好、脊髓神經張力也較緊繃,未來需要克服這些問題,才有可能再度改善側彎度數。該個案目前仍穿著背架,但穿上背架及脫下背架的胸椎側彎度數都是50度(圖四),所以長時間繼續穿著該背架,雖可維持住現有度數,但同時身體軀幹也受被背架限制,所以當她在進行大腦學習訓練法矯正時,即使可以將脊椎引導到更好的位置,但只要穿著背架,又會將側彎限制在50度,若無法改善該背架對側彎的矯正幅度、且又長時間穿著該背架,未來將沒有機會改善側彎度數。

    脊椎側彎背架,脊椎側彎矯正,脊椎側彎運動,脊椎側彎治療
    圖四 穿著背架(A)與移除背架(B)的胸椎及腰椎側彎度數相同,表示長時間穿著該背架僅能維持現有度數,雖可防止側彎惡化,但同時也會限制改善側彎度數的可能性


    該個案因側彎度數嚴重,且脊椎極度塌陷,因此身上有相當多阻礙側彎矯正的力,包括維持脊椎在側彎狀態的力、為了能順利執行日常生活活動,很多部位會使用不當的力、另外為了完成脊椎側彎矯正動作,也會有非常多不必要的肌肉進行協同收縮,這些力量不僅會限制脊椎度數的改善幅度,也很容易讓側彎患者失去矯正後的成效。


    所以當側彎患者能在新的身體位置下,修正愈多上述不當的力,就能在該狀態下長久維持穩定,這就是透過大腦學習重新建立新的神經路徑的方式,這種方法雖然難度最高,但也是保證矯正後成效能長久維持的方法。也唯有她能修正更多不當的力量,她的側彎度數才有機會再次獲得改善。


  • You might also lik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