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側彎矯正案例21 - 多(4)曲線側彎/ 22度~14度


    這個個案為14歲男性,於2018年7月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無意間發現有脊椎側彎,該個案的彎度其實不大(圖一),但卻是一個非典型的側彎案例,在矯正治療上的難度,反而較典型、且彎度較大的側彎患者還要高,雖然側彎度數很小,但值得更深入的探討。

    個案病史

    這個案因為想進入軍校就讀,但軍校設定的脊椎側彎門檻為20度以內,而該個案的側彎剛好就是20度(圖一),因而到處積極尋求側彎矯正治療。一開始他們先到自費的物理治療所,接受了平均一週2次的治療,該治療所判定,該個案有長短腳,而製作鞋墊墊高了右腳,同時也製作夜間型背架,但卻很少穿著。

    曾接受過物理治療矯正側彎~主要彎度由20度增加到22度

    在治療了2個月左右,重新追蹤了X光片後,發現結果不如預期,雖然次要彎度的總度數沒有改變,分別為16度和11度,但主要的胸椎彎度增加到22度(圖二),較原先的度數多了2度,雖然2度的差異仍在誤差值之內,但這個數字離他們的目標又更遠了,所以前來尋求協助。

    p.s.由於圖一、圖二的X光片為該個案自行在外拍攝,兩者的拍攝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大小比例上看起來不一樣,但實際上對側彎度數的準確度影響不大,不過骨盆高低差異可能會誤差較大。

    脊椎側彎物理治療, 脊椎側彎復健, 脊椎側彎運動,脊椎側彎治療,脊椎側彎矯正
    接受物理治療2個月,胸椎主彎由20度增加到22度,而未達軍校入學門檻

    筆者於2018年10月17日為該個案評估,一開始看到他的彎度,直覺認為其實沒有必要為了一點點彎度,而過度去強求度數上的矯正,畢竟脊椎的健康與否,並不是以數字來當界線。但這個個案卻是非常認真的想進入空軍預校,原本不合格的視力,為了能完成自己的目標,也完全犧牲時下年輕人最愛的3C產品,試圖讓視力達到合格標準,這時心理不由得對這個年輕人敬佩起來,畢竟很少人能在這個年紀就立定了志向,而且不論如何就一定要努力達成。

    X光片分析結果~判定矯正難度高

    但當分析完他的X光片後,反而更加為他憂心。我們先從他的X光片(圖一、圖二)來看,雖然側彎度數都很小,但有3個側彎彎度,不過當我們加拍其他的X光片時(圖四、圖五),卻發現他還有其他問題,首先我們由圖四來看,頸椎第二節及第三節椎體有明顯的傾斜,這表示該個案並不只有3個彎度,實際上還有頸椎的彎度,總共有4個側彎曲線,頸椎側彎16度(圖4-1)、上胸側彎16度(圖二)、中段胸椎側彎22度(圖二)、下胸腰側彎11度(圖二)。

    脊椎側彎檢查, 脊椎側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
    頸椎出現異常使上頸椎凸向右側16度,頸椎第二節疑似有結構異常(圖左黃色區域)

    另外也發現這個個案疑似有先天骨頭結構異常之處,位在頸椎第二第三節處(圖四黃色區塊)、及左側薦椎(或腰椎第六節)發育不全(圖五黃色區塊),所以才會在站姿的情況下出現腰椎第三節椎體傾斜方向(右高左低;圖二綠色箭頭)和骨盆歪斜方向(左高右低)不一致的情況出現。

    脊椎側彎檢查, 脊椎側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
    左側薦椎疑似發育不全(圖右黃色區塊)
    導致在站姿下骨盆歪斜方向與腰椎側彎方向不一致

    因為該個案的度數很小,所以體態外觀上並無明顯不對稱,也沒有疼痛不舒服,但單從X光片的分析判斷,就可以發現他的側彎矯正難度非常的高(請參考”脊椎側彎到底要治療多少次才能看到進步?”)

    第一、有4個彎度

    無論側彎度數的大小,只要側彎彎度愈多,矯正難度就愈高,因為側彎的最凸點和最傾斜的脊椎椎體非常靠近,除了較難施力之外,患者本身要能做到非常細微的脊椎微調整,才有可能在不影響其他次要彎度的情況之下,去矯正主要的彎度。


    第二、疑似有先天骨頭結構上的異常(圖四、圖五)

    這種異常是無法透過任何保守療法改變,僅能消極的防止不要繼續惡化,而且不論多麼積極的矯正,最終仍會受限於骨頭結構的異常

    第三、骨盆(骼骨)歪斜的方向與腰椎側彎的方向不一致

    水往低處流,脊椎也會往低處彎,通常左側骼骨高,腰椎側彎應該要凸向右側,但該個案的腰椎卻凸向左側,主要原因應該是來自於先天骨頭的結構異常導致,所以以這個個案來看,是無法利用骨盆矯正,去改善腰椎彎度,因而增加了矯正上的難度。

    礙於要同時矯正這個個案的所有彎度難度太高,所以我們只能將目標設定在降低主要彎度,其他次要彎度則儘可能地維持,但是即使如此,還是很難精準控制,也有可能主要彎度變差,甚至連次要彎度也會守不住,不然就是主要彎度變好,次要彎度變差。

    治療頻率

    由於這個個案的家屬決定全力協助該個案,所以一開始他們選擇一週三次的治療頻率,從2018年10月17開始接受治療。雖然這個個案有強烈接受矯正的意願,而且最主要的彎度只有22度,非常接近20度以下的標準,但這個個案身上有非常多的力量,使得脊椎難以被引導,如果採用大腦學習訓練法矯正側彎,只要無法鬆開身體的力量時,側彎度數就無法被矯正(請參考:閻曉華說側彎第13章 阻礙側彎矯正的最大勁敵-力 PART IPART II)。

    進行主動運動面臨的問題

    而這個個案從頭到腳,全身都是力量,尤其是他的下肢,在站立時整個肌肉因為過度用力而繃住,導致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骨盆、腰椎也動彈不得,也因為下肢的肌肉過度用力,使得站立下的練習,只能維持半小時左右。另外,下肢力量過多,反而造成單腳站立不平衡的狀況出現,甚至需要手扶東西,才有辦法進行單腳站立。

    在第一個月的治療當中,我們一直在強調修正手臂及下肢的力量,治療到第4次時,下肢雖然可以較為放鬆(僅限於靜態下),但在動態的引導之下,下肢的肌肉還是很容易出現過度用力的情形,而阻撓軀幹矯正的進行,另外在手臂力量居多的情況下,同樣會限制脊椎的活動,但我們無法完全等到四肢的力量全部控制到很精準,才導入脊椎的活動,所以一開始為了減少腿部力量的影響,先在坐姿下進行,直到進行第8次治療,脊椎可些微地被我們帶動,治療到第10次左右,在站立之下,經由我們的引導,可稍微的活動脊椎,但其實在整個過程中,全身軀幹、四肢,從頭到腳的力量都偏多,未達及格標準。

    我們可以感受到該個案無法控制自己身體力量的無奈,這是每個前來接受治療患者的必經之路,尤其身體力量愈多的人,感受更是明顯。所以這個個案每次接受治療時看起來都很累的樣子,在這一個月治療當中,我們也一直和家長商討如何協助該個案去感受自己身體的力。同時也如實告知家長,若該個案無法放鬆不好的力量,那麼就算再多的治療頻率,也無法改善他的側彎度數。

    該個案的家長也不斷詢問是否還有其他方式,能輔助改善側彎度數,像是倒立機,或是直接接受整脊治療後,立即拍攝X光片,可否減少側彎度數。就筆者的認知,不論是吊單槓、倒立機、或立即脫下背架之後,或許都有可能可立即改善側彎度數,可是成效卻無法持久。不過吊單槓、或使用倒立機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看到立即的成效,其實並沒有真正去進行實驗來証實,我們也無法給家長確切的答案,不過家長仍然添購倒立機在家中使用。

    另外,關於整脊的部份,並沒有任何的文獻資料能提供証明,所以無法確認能否在立即矯正完後,可看到X光片上側彎度數的變化。不過常聽到有患者提到,在接受完某些整脊、整骨的治療之後,背部的凹凸看起來會變得比較對稱,不過背部的凹凸是屬於旋轉的問題,而側彎的度數並不是在該處進行測量,所以也無法單憑背部凹凸變得比較對稱,就証明側彎度數一定會變好,所以筆者還是建議家長,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該個案能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身體去矯正側彎。

    就在治療一個月左右時,該個案因在家中發生意外受傷,而休息了3週養傷,于2018年12月5日再次回來接受一週2次的治療,剛開始回來再次接受治療時,他的軀幹、手臂、下肢的力量仍然非常多,但整體在靜態姿勢下的控制較之前好,不過動態姿勢下的脊椎引導仍然不理想,治療到第17次左右,整體動作的流暢度較為穩定,但離我們的要求標準還有一大段距離,不過我們仍建議家長,一定要在近期追蹤X光片,以確認側彎度數的變化。

    矯正治療結果~胸椎主要彎度由22度降到14度 共進步8度

    該個案於2018年12月29日重新拍攝x光片(圖六),總共治療18次,X光片拍攝時間與前一次治療時間間隔3天,胸椎中段的主要彎度由原本的22度降為14度,略降8度,最下端的胸腰彎度則由原本的11度增加到14度,略增3度,頸椎彎度略增1度(圖4-1、圖六),但應該是在誤差範圍內。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脊椎側彎檢查, 脊椎側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
    大腦學習訓練法治療結束~主要彎度由22度降為14度


    治療結果探討分析

    雖然一般測量側彎的度數,都只去比較紅色的數字,而更嚴謹的矯正側彎不應該只是去看紅色數字的側彎總度數,而是要再去詳細比較及分析,各節最傾斜椎體的歪斜狀態,也就是圖一、圖二、圖六的黃色、及圖4-1的橘色數字。

    該個案在接受這裡的治療之前(圖一、圖二、圖4-1),共有五節最傾斜的椎體,分別為頸椎第二節(C2)、胸椎第一節(T1)、胸椎第六節(T6)、胸椎第十一節(T11)及腰椎第三節(L3)。

    脊椎側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四個側彎彎度共有5節最傾斜的椎體,分別為頸椎第2節、胸椎第1/第5/第11節、及腰椎第3節

    綜合比較治療前(圖一)、接受完物理治療完後(圖二、圖4-1)、及接受了18次這裡的治療後(圖六),發現變化最大的地方是第三節最傾斜的椎體,從胸椎第六節的8度/9度(圖一),增加到13度/13度(圖二),在治療完18次後變為胸椎第七節,傾斜角度降到7度/8度(圖六) ,最大降幅達到5度/6度。

    而第四節最傾斜的椎體,也就是胸椎第11節(T11),也有小幅度的下降(9度/12度→8度/10度→6度/7度),也因為這兩節最傾斜的椎體角度下降,加總起來,使得胸椎主要彎度能夠下降8度,來到14度(圖六),達到就讀軍校20度以下的標準。

    脊椎側彎檢查, 脊椎側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
    胸椎主要彎度改善主要來自於胸椎第6節及胸椎第11節椎體的角度變好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節最傾斜的椎體,也就是腰椎第三節(L3)卻是由2度→4度→9度一路增加,使得腰椎總度數較前一次又增加了3度,而上胸及頸椎的側彎角度則變化不大。

    脊椎側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
    腰椎側彎度數增加主要來自於腰椎第3節椎體的角度變大


    綜觀這18次治療得到的結果推論,這個個案的姿勢體態雖然沒有明顯的不對稱,且側彎度數很小,但他身體上的力量卻很多,我們無法確定這種力量是他本來使用身體的習慣,還是因為曾經接受過物理治療的訓練課程,或是2種加成後的結果。只要患者身上的力量愈多,要矯正脊椎側彎的難度就愈高,尤其是多曲線的側彎患者。

    而這個個案之前所採用的物理治療運動,偏向強力的核心肌群、腹肌及背肌的訓練,所以一開始比較難轉換成”非用力”的側彎矯正方式(請參考”漫談各式脊椎側彎矯正原理閻曉華說側彎第12章 脊椎側彎矯正新觀念-大腦學習訓練法”),也同樣增加了矯正上的難度。

    這個個案一直沒有完全放鬆身上不好的力量,但仍放鬆一部份肩胛骨、手臂及肩膀的力,所以胸椎主要彎度得以下降,不過因為他無法同時控制下肢、腰部及骨盆的力量,導致腰椎第三節的傾斜度增加,未來在加強手臂、肩膀、胸腔的控制時,該個案必需要能同時減少骨盆、腰椎矢狀面的力,才有可能同時穩定或改善腰椎第三節的傾斜角度。

    另外如果想要改善頸椎及上胸椎的彎度,必需要能放鬆頸椎及肩膀的力量,不過該個案的上頸椎疑似有骨頭結構的異常,倘若確實有先天骨頭結構異常,上頸椎的傾斜角度勢必無法改善。

    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薦椎疑似發育不全

    而在這個案的矯正目標上,其實並不需要針對度數錙銖必較,只要能通過入學體檢即可,但筆者比較擔心的部份是,該個案有明顯的骨盆歪斜,而骨盆是由髂骨及薦椎所組成,在站立下左側髂骨較高,但左側的薦椎(或腰椎第六節)疑似有發育不全的情形,導致骼骨、薦椎、腰椎呈現不一致的狀態。而在骨盆不平衡的情況之下,未來這個個案在就學之後,若進行過多的體能操練,該部位也許會較一般人更容易出現運動傷害,因此我認為這個問題反而比進行側彎度數的矯正還要來得更加重要。

    所以任何試圖讓髂骨變得更平衡對稱的治療,都會讓左右兩側的薦椎(或腰椎第六節)變得更加不對稱,我們可以比較圖二的站姿及圖五的坐姿X光片就能看出來,在站姿下,左側髂骨高,但腰椎第三節的椎體傾斜角度為4度(圖二綠色箭頭),但在坐姿下,當右側髂骨些微高於左側時,此時會連帶推高右側的薦椎(或右側腰椎第六節),使得腰椎第三節的傾斜角度立刻變為16.5度(圖五),由這個結果來判斷,讓髂骨高低變平衡並無助於度數的矯正,反而會讓腰椎側彎度數變嚴重。

    脊脊椎側彎檢查, 脊椎側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
    站姿及坐姿下腰椎第三節的傾斜角度變化

    雖然這個個案確實有長短腳的問題(圖七),但實際測量結果僅差異1.02公分(左腳長),其實沒有必要為了1公分的差距而特別墊高鞋墊,而且該個案的脊椎側彎也非長短腳所造成,墊高鞋墊對側彎度數的矯正實在幫助有限,而且以這個個案的狀況來看,若直接墊高右側骨盆,就如同上述在坐姿下,最後的結果可能如上面的圖五,腰椎側彎會更加惡化。

    脊椎側彎檢查, 脊椎側彎度數, 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 脊椎側彎 物理治療, 脊椎側彎 推薦, 脊椎側彎 台中,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案例
    坐姿下腰椎側彎惡化10.5度,主要的原因來自於長短腳及薦椎基部左右兩側發展不對稱所導致,站姿下左腳長剛好彌補了左側薦椎發育不全,而達成平衡,所以腰椎彎度較小,坐姿下少了腿長的影響,薦椎不對稱,使腰椎側彎變得更彎

    因此進行脊椎側彎的矯正治療,一定要有整體全身性的考量,絕對不是哪裡外開就推哪裡,哪裡低就墊高哪裡,因為人體並不是建築物,不是基底的骨盆變正或腿長一致了,上面就一定會跟著變正,實際上大部份的人都忽略了人體的神經、大腦、肌肉,以及這些神經、肌肉組合在一起的動作控制,這些都是非常複雜的動作組合及神經路徑,所以並不是單純以結構力學上的觀點去進行考量。

    另外經由矯正這個個案,讓筆者回想到之前,也曾有幾位女孩為了追求當空姊的夢想前來尋求矯正治療,但想當空姊的側彎標準又比讀軍校更加嚴格,側彎度數必需要小於15度,雖然筆者並不鼓勵,利用度數目標來尋求治療,但看到年輕人為了追求理想及目標,心中也非常希望他們的側彎度數真的能達到標準。

    不過側彎度數要降到15以下的難度非常高,如果家屬沒有像這個個案的家長一樣全力的支持,對一般剛出社會或未出社會的年經人來說,矯正側彎到15度內的難度,就像不可能的任務,大部份的人都無法支撐到看到度數改變就已經放棄,所以給有類似夢想的年輕人一些建議,人生中還是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倘若因為自己的身體限制而無法圓夢,也不需要氣餒。

    若決定放手一博,也必需要有破斧沉舟的決心,一定要給自己設定一段時間學習到某種程度,看能否讓脊椎產生改變。不過保守的脊椎側彎矯正治療,無法像手術一樣,可大約去預估矯正的幅度。另外,也必需要有心理準備,有可能不論多麼的努力,還是會達不到預期的目標,這就是所有保守型脊椎側彎矯正的缺點,我們無法精雕細琢每節最傾斜的椎體,但我們只能儘量控制用最少的軀幹力量,才能讓大腦愈精準的控制所有要矯正的脊椎部位。

    延伸閱讀


    相關影片

  • You might also lik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