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病史
這個個案為12歲女性,于2017年暑假由家長發現姿勢歪斜,然後經由X光片確診為脊椎側彎。也看了多位骨科醫師,尚未接受任何治療,只在家中進行骨科門診時所教導的拉筋運動。該個案於2017年10月8日前來接受筆者評估,她的身體並無明顯的酸痛不適。經由觸診發現右側頸椎及左側腰有僵硬、緊繃及有壓痛感,而右側腰部並無緊繃、但有些微壓痛感,整體的活動度及柔軟度尚可,因為該個案容易緊張,導致身體對外力按壓的彈性較差。
姿勢體態觀察
從正面或背面姿勢觀察,明顯的右肩高、左肩低,骨盆明顯的歪向左側,頭部些微偏向右側,由側面姿勢來看,頭部前傾、胸椎後倒、骨盆些微前傾,頸椎前彎及胸椎後彎不足。X光片分析
經由X光片(圖一)測量出來的度數分別為胸椎45度、腰椎30度,三節最傾斜的椎體分別為胸椎第6節、胸椎第11節及腰椎第4節。由於這個個案的骨盆偏向左側、且左側骨盆高,但第三節最傾斜的椎體(腰椎第4節)斜面卻是右側高、左側低,剛好和骨盆的高低差相反,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可以推論,如果進行側彎矯正,當我們引導骨盆回正時,很有可能會導致腰椎第4節的椎體變得更加傾斜一些。胸椎側彎45度、腰椎側彎30度,腰椎第4節(藍色箭頭)的傾斜方向與骨盆歪斜方向相,未來導正骨盆後,可能會使該節椎體更加傾斜 |
治療頻率
該個案於2017年10月14日開始,以每週一次的頻率接受治療,並未穿著側彎背架。在被動治療方面,因為容易緊張,所以對於所有被動按壓治療都產生極大的抵抗,一直治療到第8、9次時,才可明顯的感受到身體的柔軟及彈性,不過一直到目前為止,在每次接受被動矯正治療時,仍然需要提醒以放鬆身體,尚無法完全放鬆地接受治療。進行主動治療面臨的問題
在主動運動方面,這個個案的力量偏多,尤其是頭頸、腹部、肩膀、手臂、整個胸腔都有很多阻礙導正身體及脊椎活動的力量。直到治療到第7次左右,她的腹部力量可以明顯的放鬆,且身體明顯的變得比較對稱,但其他部位的力量並無法放鬆下來,所以脊椎仍無法放鬆的往好的方向活動,進行到第8-10次左右,胸腔後倒的力量明顯的減少,但脊椎仍無法被我們引導,一直到第11次治療時,整體的脊椎活動可被部份引導到比較好的位置,而該個案的大腦在此時才感受到脊椎較為放鬆的活動,於是我們在第11次治療完後,進行姿勢體態的評估(右下圖),骨盆明顯的靠回中心線,但仍些微的偏向左側,兩側肩膀幾乎達到平衡,胸椎側彎的凸點明顯的靠回中心線。治療後胸椎度數進步9度(紅色區塊),主要來自於第一節及第二節最傾斜椎體的度數改善21→18.5、24→20/18(藍色區塊),腰椎度數改善不大的原因,因為導正骨盆之後,第三節最傾斜的椎體角度增加,由5度→8度(藍色區塊) |
矯正治療結果~側彎度數由45度改善到36度 共進步9度
我們總共治療了16次,胸椎側彎由45度變為36度,腰椎側彎由30度變為27度,而第二節最傾斜的椎體,由胸椎第11節變為胸椎第12節。在X光片的拍攝品質方面,由於2017年10月3日所拍攝的片子,在第2節(胸椎第11節)及第3節(腰椎第4節)最傾斜的椎體,拍攝的比較不清楚,所以若由不同人來進行角度測量的話,可能誤差會較大,而2018年2月10日所拍攝的片子,在第3節最傾斜的椎體(腰椎第4節),一樣也較為模糊,所以可能也會產生誤差。治療結果分析探討
而這個個案在接受了16次的治療,其實進步幅度並不算大,如同治療之前的預測,當骨盆回到比較對稱的位置時,反而會使第三節斜面(腰椎第4節)變得更加傾斜,從原本的5度增加到8度,是造成腰椎總進步度數不大的最主要原因。另外在第11次治療(下圖中)後,立即進行姿勢的評估時,可發現胸椎側彎的凸點明顯的靠回中心線,但在治療完16次之後,進行第 17次治療之前(右下圖),因為兩次治療間隔了7天,該個案的胸椎凸點又明顯的向外開,這表示這個個案的動作表現仍然不夠穩定。
圖中立即治療後結果,姿勢體態及側彎曲線最為對稱,圖右與前一次治療間隔7天,與X光片同一天拍攝,顯示大腦對於矯正動作的調整還不夠熟練,所以表現反而沒有第11次治療後還要來得好 |
這是大部份接受大腦學習訓練法的初期,很多患者都會有的感覺, 就是身體不受大腦的控制,而做不出好的動作,即使偶爾做對了,但由於做對的頻率過少,所以大腦無法重複不斷的複製該正確的動作。
由這個個案的例子更証實了筆者之前提到過的,只要是活動度、柔軟度好且彈性佳的孩子,若是大腦能抓對感覺,並下達正確的指令去將身體導正,可立即改善側彎的度數,但只要是沒有記住並能主動執行該動作,那種感覺很快就會消失。而這個個案雖然都有自行在家中練習,但幾乎每次一開始來治療時,那些舊有的用力習慣模式,都沒有主動進行修正,這才是動作表現無法穩定下來的主因。
穿著背架的決定權~應由家長及孩子溝通決定
而這個個案在決定治療之初,因為看過多位骨科醫師,有醫師建議穿著背架、也有醫師建議手術治療,所以家長一直詢問筆者是否該穿著背架,雖然我們所採用的大腦學習側彎矯正療法,是不建議穿著背架的,但站在我們的立場,只能給予建議,並不能替患者做決定,因為有些患者不穿背架,但也不見得會配合居家運動練習,既然我們不清楚每位孩子及家長在治療側彎時,所能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最後還是得由家長及孩子去溝通及決定,一旦做出選擇,就要有決心堅持下去,接受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個個案目前仍然沒有穿著背架,從大腦學習訓練的觀點來看,只要患者可以鬆開不好的力量,而且又能夠帶動脊椎往好的方向去進行動作,且可以將這些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自然而然不需要透過背架,去消極的限制所有的脊椎活動。
由這個個案的狀況來看,她未來絕對還有更進步的空間,由2017年12月30日的姿勢體態的照片來推論,這雖然是她表現最好的一次,可是就我們的標準來看仍然不夠,所以前提是只要她能放鬆不好的力量,又能帶動脊椎往好的方向進行動作,側彎度數仍然會有進步的可能。
延伸閱讀
影片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