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側彎矯正案例18 - 治療三週/ 胸椎側彎62.5度→55度

    病史~來自香港密集治療3週

    這個個案為14歲女性,於10歲左右,由學校健康檢查時發現疑似脊椎側彎,但未到醫院確認,直到2017年8月24日,經由X光片確診為脊椎側彎,側彎度數為胸椎52度,腰椎37度(圖一),醫院方面建議應該要接受側彎手術,而該個案的家屬也決定於2018年暑假進行。

    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背架, 脊椎度數,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確診側彎時的度數

    這個個案曾經在2017年暑假,接受過2次整脊治療,但沒有穿著過側彎背架,該個案喜愛球類運動,尤其是網球及羽球,身體上並沒有任何的酸痛不適。

    觸診評估

    他們決定在接受手術之前,先來進行密集治療,我們於2017年12月11日先為她進行評估,由觸診發現她的左側腰部,及右側頸椎周圍肌肉十分緊繃且有壓痛點,尤其是右側的肋骨隆起處十分僵硬,且沒有彈性,腰椎對輕微的按壓非常敏感,會過度收縮,導致摸起來感覺更加僵硬。

    姿勢體態觀察

    從她背面的體態來觀察,臀部偏向左側,右側肋骨隆起,些微的右肩高、左肩低, 及些微的左側骨盆高、右側骨盆低。從她的側面來看,因為過度挺胸,導致頸椎看起來過度平直、雖然仍保有胸椎後彎曲線,但因為挺胸,導致胸椎後彎的曲線更加不明顯、腰椎前彎過大、骨盆過度前傾、膝關節也呈現過度伸直的站姿。

    X光片分析

    因為距離前一次拍攝X光片約有15週左右的時間,所以我們決定在治療前,重新拍攝站姿下的X光片,由圖一和圖二的X光片比較來看,胸椎側彎由52度增加到62.5度,腰椎側彎由37度增加到45.5度,因為在香港拍攝的片子,腰椎第4節的部份較為模糊,所以改用腰椎第3節當參考點去進行測量,但實際上應該要以腰椎第4節當參考點,才會比較接近真實的側彎度數,所以2017年8月24日所拍攝X光片的腰椎度數可能會有誤差。

    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背架, 脊椎度數,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胸椎及腰椎彎度在15週內惡化,尤其胸椎惡化10.5度

    進行被動治療所面臨的問題

    我們于2017年12月12日開始每天一次,進行23天,共23次的密集治療。在治療初期,這個個案的脊椎及肋骨隆起處非常的僵硬,對被動治療的按壓阻力非常大,整個背部的彈性很差,當我們進行輕柔的肌肉放鬆治療時,這個個案感到明顯的疼痛,一直到第4次被動治療時,該個案因放鬆軟組織時的過度疼痛而流淚,到了第10次被動治療時,才感覺到該個案的背部較為放鬆且恢復彈性,到了第12次被動治療,可感覺到右側肋骨隆起處更有彈性、更加柔軟。

    進行主動治療所面臨的問題

    在主動治療方面,這個個案身上的力量非常多,不但阻礙了身體的導正,甚至也連帶影響了脊椎的活動。所以在這個個案上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在導正她的身體,一開始就算身體被導正了,不用幾秒的時間,不好的力量很快的又會將身體帶回到原來側彎的位置,我們反覆不斷的練習,大約進行到第9次治療,她終於可以將身體調到好一點的位置,但此時仍然很容易受到動作或分心的影響。

    在這個階段,這個個案雖然可以讓身體停留在比較好的位置,但身體的力量仍然很多,尤其是肩胛骨、骨盆及腰椎周圍、還有腹肌也很容易過度收縮,特別是在站姿的情況下。大約進行到第19次治療,我們才有辦法帶動她部份的脊椎活動,但過程中仍相當的不穩定,情況好的時候,10次中約可達成5次,但動作品質仍然不夠好,但礙於該個案即將返回香港,我們決定在第21次治療結束後,讓她先回旅館進行自我練習,在隔天進行治療之前,先去拍攝X光片(圖三),以了解這段期間,她的學習成果。

    矯正治療結果~胸椎進步7.5度/腰椎進步8.5度

    我們就來比較治療前(圖二)後(圖三)的差異,胸椎側彎由62.5度(圖二),變為55度(圖三)降了7.5度,腰椎則由45.5度,變為37度,總共降了8.5度,主要的變化來自於第二節最傾斜椎體(藍色區塊)由34.5/35→~29/28,第三節的椎體也有些微的降幅由12→8度。

    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背架, 脊椎度數,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密集治療後胸椎及腰椎側彎度數均有改善

    治療結果探討分析

    這個個案在這三週當中,側彎度數雖然有改善,但改善的幅度並不大,不過這個個案的側彎度數過大,本來在矯正上就已經有相當的難度,再加上她的身上有很多阻礙側彎矯正的力量,在治療上的難度又更高。

    所以第一步,我們必需先透過被動治療,減少她身上的僵硬緊繃。一般孩子身上的僵硬緊繃可能來自於兩個層面,一個是擔心害怕治療時的疼痛,身體出力去抵抗被動治療而產生的緊繃,一個是平時就容易緊張、或用過多的力氣在使用身體導致的僵硬,以這個個案來說,她兩種層面的力量都有,所以大約到了第10次治療才讓她的身體變得比較柔軟。

    身體的力量如果是來自於心理的擔心害怕時,只要跟孩子建立彼此之間的信認感後,孩子的身體就會很容易在治療之後(可能在5次以內的治療)恢復柔軟,如果是長時間容易緊張,或使用身體不當的孩子,就必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及治療次數,才有辦法使身體軟化下來。

    第二步必需要先將她的身體導正,這大約花了我們5天的時間在導正她的身體,到了第9天,她才比較主動且穩定的將身體帶到比較正的位置。可是她在站立下,身體仍有很多力量,這種力量也會影響身體的導正,其實在這23次的治療當中,她的姿勢外觀還沒有完全回到最正的位置,但相對於治療前的姿勢,已較原本的體態更為平衡及對稱。

    不過姿勢外觀的對稱,並不一定代表側彎度數就會改善,只要身體的力量太多,就算姿勢變對稱,側彎度數仍會惡化。以這個個案來看,她在進行力量的修正速度太慢,一直到治療的最後一天,還是無法完全修正肌肉收縮的順序。另外在力量大小的掌控,她也控制的不好,直到第18,19次治療,才比較能夠控制得好一點。

    第三步就是要引導脊椎進行動作,當身體的力量能控制得更好之後,脊椎才有可能被帶動,此時才有可能看得到,側彎度數改善的曙光。這個個案在前2週的治療當中,身體的力量都非常的多,雖然她可以感覺到身體的力量,也能將身體帶到比原本好的位置,但因為不好的力,使身體停留在好的位置的時間都不長。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該個案回到旅館練習的時間不夠,或是沒有進行正確的練習,導致她的大腦無法去控制並修正不好的力量。

    所以當她每一次來,都沒有修正前一次的錯誤時,我們的治療就會原地踏步,導致進展緩慢。直到拍攝X光片的前幾天,這個個案更積極的去感覺,並開始去試著活動脊椎,約在第19次治療之後才開始有了一些進展,雖然她狀態並不穩定,但唯有嘗試去動、並進行修正,大腦才有辦法學習並複製正確的感覺。

    所以只要是柔軟有彈性的人,脊椎開始主動往好的方向去進行活動時,側彎度數可以在活動脊椎的當下就改善,所以側彎度數絕對可以在患者抓對感覺及動作時立即改善,但最重要的是能夠穩定且長時間的維持住這種狀態,這就必需要透過每天少量多餐地練習,把學到的感覺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讓大腦能記憶這種程式指令,可以不假思索地就能輕易做出該動作。

    為了避免立即治療後,對側彎度數可能產生短暫的效果,所以我們要求該個案在隔天治療前,才去拍攝X光片,以確認經過一天的時間,她的大腦對於動作學習的記憶成效。雖然她的側彎度數有些微的進展,但側彎仍然嚴重。

    這個個案希望側彎度數能降到40度,但我們無法確定亦無法保證能否達到她的目標。如果她回到香港後,無法持續修正掉那些不好的力量,她進步的度數一定會很快消失,如果她又持續一直用不好的力量在使用身體的話,側彎度數甚至還會更加惡化。從她圖一及圖二的X光片來看,她的生長板閉合程度已達第四期,生長幾乎快要終止,但胸椎側彎仍然在3個半月的期間內惡化了10.5度,惡化的速度相當的快速,所以度數愈嚴重的患者,側彎惡化不會隨著生長板的閉合而終止。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個個案因為過多的力量,所以脊椎的動作尚未做標準,這表示動作雖然不夠好,但側彎度數已有進展,若能完全修正掉不好的力量,她的側彎度數仍然有更進步的空間,只是目前無法預測進步的幅度。

    所以只要沒有不好的力量,側彎度數應該是不會惡化,若能將脊椎帶往好的方向,並能穩定在該狀態,就能改善側彎度數,所以側彎度數能否被矯正、矯正的幅度有多大、矯正的速度有多快,實際上是要取決於患者本身的條件,而非單純的以側彎度數來判斷。

    延伸閱讀



  • You might also lik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