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側彎矯正案例17- 治療24次/ 極重度胸椎側彎63度不靠背架改善到53.5度

    病史

    這個個案為13歲女性,於小學4年級學校健康檢查發現疑似有脊椎側彎,到醫院檢查,醫師認為沒有脊椎側彎,而未拍攝X光片。到了小學5年級,由X光片確認有10多度脊椎側彎。

    從小學6年級開始接受AMCT(美式關節槍)治療,治療頻率由一開始的1週一次到1個月一次,家長提到治療過後效果顯著,在立即治療完之後,可看到脊椎變得比較直、軀幹變得比較對稱(肋骨隆起處變得較不明顯),但成效卻持續不久,在接受AMCT治療期間,並沒有進行X光片的定期追蹤。個案家族中並未發現有脊椎側彎病史。

    主訴~右頸酸痛

    於2016年5月14日首次為該個案評估,她主訴右頸酸痛約有1年的時間,久站會使症狀變得些微明顯,改變頸部的位置或轉動頸部,可使症狀緩解。

    姿勢體態觀察

    由正面及背面姿勢來看,明顯的右肩高,骨盆偏向左側,從側面姿勢來看,上胸向後、下肋緣向前凸出、頭部前傾,頸椎前彎及胸椎後彎曲線不足。

    X光片分析

    從X光片來看(圖一),為S型側彎曲線,胸椎彎度63度凸向右側,腰椎側彎53度凸向左側,上胸及頸椎無明顯彎度,三節最斜的椎體分別為胸椎第5節、胸椎第11節及腰椎第4節,其中又以胸椎第11節傾斜的最為明顯,骨盆右高左低相差10mm。

    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背架, 脊椎度數,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觸診評估

    從觸診來看,除明顯的右側頸部肌肉有壓痛感、左側腰部肌肉較為僵硬之外,按壓脊椎關節或肋骨時,並未感覺到明顯阻力,所以整體的關節活動尚稱柔軟。

    綜合上述的資料,要矯正該個案的側彎,會有相當的難度,因為這個個案的度數非常嚴重,而且胸椎側面的曲線過度平直,如此會使矯正的空間變小。另外為了要使她的身體及軀幹變得更加對稱平衡,必將骨盆帶往兩側腋下的正下方,也會使得第三節最傾斜的椎體變更傾斜、或兩側骨盆高低差變大。

    但實際能否被矯正,仍需視該個案的動作學習,及是否本身有很多不好力的才能判斷。

    治療頻率

    該個案於2016年5月22日開始,以平均每週一次的頻率接受治療,到了暑假,則改為一週二次,並穿著側彎背架

    進行被動治療所面臨的問題

    在被動治療方面,最初治療的前2,3次,需偶爾提醒放鬆身體之外,大部份的時間都能以放鬆的方式,接受被動治療。

    進行主動治療所面臨的問題

    在主動治療上,雖然該個案的配合度尚佳,但在進行引導動作時仍面臨一些困難,例如:腹肌力量過多、上胸過度向後及頭頸部過僵、骨盆過度前傾的力等等,在坐姿下進行動作引導時的表現較站姿下好,但不論在坐姿或站姿下都有不好的力存在,而限制了好的方向的脊椎動作幅度。

    從5月開始接受治療之後,一直到8月中,該個案的表現都十分不穩定,雖然中間有幾天的治療,表現較好,但無法連續數次,呈現穩定的表現。

    到了8月12日當天,我們改變了引導的方式,該個案的動作表現,明顯較之前好,動作幅度較之前更加明顯,該個案也明顯感受到好的方向的動作感覺,原本以為該個案之後的動作表現會比較穩定,但在之後的3次治療,又呈現出不穩定的狀態,在沒有我們的引導之下,動作表現明顯較差,雖然一開始該個案卻無法感受到差異,後來在引導之下,她便可感受到之間的差異。

    矯正治療結果~胸椎側彎進步9.5度

    由於表現不穩定,我們決定再多練習2次,等狀況較為穩定後,於2016年9月9日重新拍攝X光片(圖二),以確認是否如我們預期,側彎度數有些微好轉。我們總共治療了24次,X光的拍攝日期和前一次治療間隔7天。胸椎側彎由63度降為53.5度,腰椎側彎由53度降為50度。三節最傾斜的椎體當中,有二節些微的下降,尤其是第二節最傾斜的椎體降幅最大,而第三節最傾斜的椎體則是些微增加,骨盆高低差異則變得更加明顯,關於這點我們在治療之前就已經預測到了,矯正側彎的原則,一定要先讓外觀平衡對稱,至於骨盆上的不對稱,之後再來進行調整即可。


    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背架, 脊椎度數,脊椎側彎矯正, 脊椎側彎治療

    另外由姿勢體態來觀察,我們曾在2016年7月7日再次為該個案進行評估,由正面及背面來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骨盆已經接近回到兩側腋下的下方,只有些微的偏向左側,左、右兩肩變得比較平衡,但右胸外弧的曲線依舊明顯。由側面的姿勢來看,頭頸部仍然會過度向前、骨盆則是過度向後翹。

    到了2016年9月9日,我們再重新為她的姿勢體態評估,從正面及背面來看,骨盆已經完全回到兩側腋下的正下方,些微的左肩高於右肩,右胸外弧的曲線也比較靠近中心線的位置。從側面姿勢來看,頭頸部的自我調整較之前更好,骨盆的位置雖然較之前好,但仍有向後翹的傾向。

    治療結果探討分析

    以這個個案來看,雖然胸椎側彎度數進步了9.5度,但在矯正過後側彎度數依舊嚴重。不過也因為這個個案,我們才能發現在完全沒有背架、及側彎矯正椅去進行居家輔助治療,而且在治療頻率不高的情況之下,單單採用大腦學習訓練法,是有辦法改善嚴重的側彎度數!但是否真正能改善側彎度數,會因人而異,而主要的差異則是來自於患者的學習動機動作學習的快慢而定。

    很多人的動作學習較慢,大部份來自於無法放掉身體過多的力量,所以無法感受到正確的動作感覺。但如果身體可以很快放掉不好的力,經由適度的引導學習,又無法改善側彎度數,可能的原因來自於身體的先天或後天條件不佳所導致,例如胸椎過度平直或前彎,導致脊椎裡面的脊髓活動受到限制、或時間太久(患者年紀太大)導致整個脊椎及肋骨過度僵硬所致。

    所以該如何判斷及預測側彎患者在治療後的走向,其實在尚未接受治療之前無從判斷,但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要讓側彎度數進步,跟患者接受治療的次數及頻率沒有絕對的關係,就我們的觀察,側彎度數可以在患者感受並做出正確動作的當下立即下降,但如何能讓患者可以重覆不斷的自行做出正確的動作,才是穩定側彎度數或永久改變側彎的關鍵!

    以這個個案來看,家長最想知道的就是-是否還有更進步的空間?就我的觀察,她確實還有進步的空間,因為當我們進行動作引導時,可感受到她還有一些放不掉的力存在,她自己在進行動作調整時,也無法達到在我們引導時的狀態,所以只要她能放掉這些不好的力,用更放鬆的方式去進行動作調整,那麼她一定還有更進步的空間。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她放不掉這些不好的力,側彎度數將無法往更好的方向改變,因為觀察她走路時的狀態,還是用不好的力量模式,執行日常生活的活動,而這些日常生活中不好的力,將會限制側彎進步的可能性。

    進行正確方向的力,或好的動作,對所有側彎患者來說都不難,而是在於不習慣,如何去改變這些不好的習慣(順著側彎方向的力),才能真正矯正側彎,而這點也只能透過患者本身的自我意識,去主動控制才能做到,任何被動治療或背架,都無法改變不好的力,因為背架只是撐著身體,雖然看不到動作,但是患者仍然可以在背架裡面,去進行不好的力,背架無法改變我們使用身體的方式,所以背架才無法永久矯正側彎度數,僅能在青春期快速發育的過程中,延緩側彎惡化的速度。

    另外有很多患者接受各種不同型式的被動治療,如整脊、整骨、推拿、按摩等等,以這個個案來看,她從小學就接受AMCT(美式關節槍)整脊治療,但為何治療完的當下,看起來軀幹變對稱、脊椎變得比較直,但後來側彎度數仍然惡化呢?

    主要是這些被動治療並無法改變大腦對正確動作的認知,治療完後的變化,只是短暫的結果,不管治療的頻率多密集、治療次數有多少,只要終止治療之後,側彎度數會迅速回到原來的狀態或甚至更加惡化,因為大腦仍然會下達舊有的指令去使用身體,這才是造成側彎惡化的關鍵因素之一。

    所以在接受任何治療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該項治療的功能及功效,像是關節槍可以治療因為脊椎問題或脊椎側彎所導致的酸痛不適,但關節槍並無法改變脊椎側彎的脊椎歪斜或側彎度數。因此不論您接受何種類型的側彎治療,一定要在4-6個月之內,定期追蹤X光片,一旦發現有惡化的傾向,要儘快尋求補救方法,才能避免終身遺憾(請參考”可怕的脊椎側彎-別讓自己活在後悔中”)。


    延伸閱讀





  • You might also lik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